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策行三國 - 第913章 新榻上對

第913章 新榻上對[第1頁/共2頁]

要乾,就乾票大的。對魯肅來講,他要的可不甚麼二千石,乃至不是三公九卿,他要的是坐鎮一方,與天下豪傑爭鋒,轟轟烈烈的乾一場,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那乙計呢?”

孫策大笑。遵循魯肅打算的計謀,泰山就是一個錨點,是打擊冀州,鎮守青州的關鍵之處,又是五嶽之首,做泰山太守即是坐鎮青徐。

“子敬偏向於哪一計?”

“兼併青徐,扼守泰山,讓袁紹不能南下,以兗州為疆場,再以青州為根底,跨有遼東,進而占有幽州。”魯肅迎著孫策的目光,暴露非常的鎮靜。“一旦具有了戰馬,將軍就能和袁紹對峙於中原,時候拖得越長對將軍越無益。若能在朝廷東出之前擊敗袁紹,將軍或可介入天下。”

這就是孫吳的極限,是地理情勢決定的,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他隻不過提早達到了極限罷了。比擬於孫權受限於合肥,他能夠走得更遠一點,但再遠也不會超出黃河。如果不能突破這個極限,接下來很難再保持敏捷的擴局勢頭。

“子敬放心,我不會能人之難,拔苗滋長對子敬有害無益。不如如許吧,我麾下新練的後輩兵還缺幾個校尉,如果子敬情願,就臨時委曲一段時候,領兩千人嚐嚐手,如何?”

孫策點點頭。這一計和榻上對附近,但有所縮減。其底子啟事還在於朝廷遷都關中,益州一旦落入朝廷手中,比劉璋盤據益州更難攻取。

魯肅是實乾派,冇甚麼套話,並且咄咄逼人,開口便是爭,冇有一點禮義謙讓之風。這倒也合適他的本性。榻上對時,他也是開門見山就否定了孫權所謂的桓文之功,直言漢室不成答覆,是一個標準的進取派,和老好人一點也不搭邊。

“如之何如?”孫策向魯肅就教。能看到江東優勢的人比比皆是,能不能有處理這個題目,纔是辨彆淺顯人和妙手的試金石。

孫策嘴角微挑,似笑非笑地看著魯肅。“太史慈精通騎戰,曾在遼東餬口數年。他是一個去遼東的合適人選。如此一來,我缺一個能坐鎮青徐,扼袁紹之喉的人,不知子敬肯否屈就?”

“朝廷西遷,定都關中,有故秦之基業,有炎漢之道統,攻則不敷,守則不足。關中四塞,益州敷裕,若能兼而有之,則儘有西方陣勢之利。幷州有匈奴,涼州有羌,若能撫之,既得弓馬之勁,又補戶口之缺,彷彿一強秦也。隻是朝中關東儒臣多,因循保守,一定肯變夷為夏。天子年幼,威望不敷,難掌權益,必為大臣擺佈,縱有自強之心也不能隨心所欲。以肅觀之,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關中有力東出,出則必敗。此將軍之友也,可與盟好。”

魯肅無聲地笑了起來,淡淡地說道:“不瞞將軍,肅與成德劉子揚是朋友,他曾邀我去長安。”

他已經占有了豫州和大半個荊州,也占有了揚州的大半。如果不出不測,豫章很快便能夠動手,再給周瑜一年半載時候,荊州也能夠全數動手。但這就是江東的極限了。向西,仰攻益州,千難萬難。向北,進入中原地區,戰馬完善的優勢會讓他舉步維艱。

孫策忍不住笑了。這些謀士都是一個徒弟教出來的麼,不是上中下三策,就是甲乙兩計。

魯肅心對勁足,離席而拜。“願為將軍效力。”

“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