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長恨歌:殿下請放手 - 二十三章 十五
翻页 夜间

二十三章 十五[第1頁/共2頁]

從他們的說話中,我得知李琰中毒的事情確切激憤了皇上,一出東宮他就號令羽林軍前去寧王府,一麵緝捕李浩,一麵把寧王府周到包抄,王府高低人等一概不得出府。上朝以後,他立即命人把李浩帶上朝堂,言辭狠惡地痛罵了一頓,罵他凶險暴虐,不顧手足之情詭計毒殺兄長,入主東宮。李浩當然不會承認是本身下的毒,一向大喊冤枉,極力為本身分辯。皇上以為他是在抵賴,更加氣惱,順手抓起案上的玉璽就向他砸了疇昔,玉璽砸在了李浩的肩上,又滾落在地。大臣們本來被皇上的大怒給嚇著了,一向冇人敢開口,這時見皇上摔了玉璽,才紛繁出來勸說,請他息怒,並說肝火傷肝,請他保重龍體,皇上摔了玉璽以後,肝火本來已經減弱了幾分,再經世人勸說,也就不再罵了,命令由刑部審理此案,李浩臨時羈押在天牢,等待審理成果出來以後再行措置。

統統同李琰預感的一樣,顛末數天的調查,於一淳向皇上彙報,凶手是寧王的一個侍妾,因為得寵心生抨擊,想要毒死寧王。阿誰侍妾是藥鋪老闆的女兒,毒藥是她到藥鋪拿的,那種藥是從天竺國來的,用來配製一種外用藥膏,固然毒,但拿一點點化在水裡抹在皮膚上對醫治桃花癬很有效。那侍妾因為常日裡見不著寧王,難以下毒,以是才趁著滿月宴的機遇,偷偷在寧王的酒杯裡下了毒,覺得如答應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毒死寧王,不想婢女拿錯了杯子,誤把有毒的杯子給了太子,更冇想到毒性竟然提早發作,太子當場吐血。第二天羽林軍包抄王府的時候,她就曉得事情鬨大了,毒害太子的罪名足以讓她被淩遲正法,因為驚駭,她挑選了他殺。她的他殺讓於一淳感到有些蹊蹺,立即命人搜尋她的居處,公然從她的房中搜出了毒藥,這才順藤摸瓜查出了本相。

李琰說:“現在還查甚麼?如果不出本宮預感,真凶必然是李浩的仇敵。”

侍衛正要將李浩押出大殿時,李浩俄然搶過一個侍衛的刀,一刀刺向胸口,說要剖心明誌,固然侍衛及時拉住了他,他冇能剖開胸膛,但那一刀已深切胸腔,頓時血濺當場,他也昏了疇昔。後經太醫查抄,那一刀動手極狠,固然冇有傷到心肺,但也構成重傷。

李琰說:“他還真夠狠,這一刀逼得父皇不能不放他歸去。”

太子太傅點了點頭:“不錯,寧王受了重傷,皇上天然不能再把他交給刑部審判,派人把他送回王府,又宣太醫到王府去給他治傷,同時派刑部侍郎於一淳到王府去調查,要他儘快查明究竟本相,找出真凶。”

這話聽起來有點好笑,可我涓滴也笑不出來,隻感覺心底發寒。不管這件事情背後的本相到底是甚麼,都讓我感覺可駭。

李浩號稱賢王,一貫禮賢下士,朝中和他交好的官員很多,他們一開端見皇上大怒,並且李琰在宴席上口吐鮮血也確切是很多人親眼所見,還不好開口為他辯白,這時見李浩當場剖心,當即找著了說話的機遇,紛繁表示寧王賢德,不成能毒害兄長,必然是有人讒諂,不然寧王也不會被逼得用剖心的極度體例來表白本身的明淨。一些本來籌算置身事外的官員見到那般鮮血淋淋的慘景,生了憐憫之心,也跟著擁戴,以為太子被毒能夠另有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