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小兒發熱[第1頁/共1頁]
【主治】小兒外感高熱不退。
【主治】小兒發熱。
【提示】沐浴時忌受風。
【提示】主動尋覓病因,需求時共同西藥降溫,應儘快醫治,以免引發併發症。沐浴時忌受風。
【用法】先將上藥加水1500毫升以上,浸泡60分鐘,再加溫煎沸,去渣取液,放入浴盆;待液溫至35℃以下時,給患兒赤身浴體。每日1~2次。
【服從】清熱解表、通腑除熱。
【成分】冰片適當。
【服從】芳香通絡、消炎退熱。
滿身藥浴療法
【服從】清解暑熱、芳香燥濕。
【主治】小兒發熱。
【用法】將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竹葉、薄荷、大青葉置於陶器中煎煮,後放入檀香片同煎5分鐘,濾出藥液,再煎一次,濾汁。二煎藥液與頭煎歸併,兌入冰片末便可。用時取藥液總量的1/2倒入浴盆,加適當溫水,使水溫在35℃擺佈沐浴患兒滿身,以汗出為佳。每劑、每日2次,每次15分鐘,2日為1個療程。
【成分】連翹、黃芩、藿香、羌活、葛根、鉤藤各15克,蒲公英、生石膏各50克,大黃10克。
療方3
【成分】柴胡、荊芥、紫蘇、薄荷各20~50克。
【用法】先將上藥共研為細末,彆離裝於小瓶中,每瓶淨重5克,備用。沐浴時,1週歲每次取藥1瓶,按春秋酌量增減。將藥末煎煮或開水衝成300~500毫升,再加水至適溫沐浴。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
療方5
療方2
【主治】合用於小兒高熱。
療方4
【主治】合用於小兒暑熱。
【成分】香藿、藿香、紫蘇各15克,薄荷、荊芥、葛根、甘草各10克,黃連9克。
【用法】將上藥以熱開水2000毫升沖泡20分鐘,或煎煮5分鐘,過濾去渣後,將藥液用毛巾蘸之幾次擦洗滿身,每次洗15~20分鐘。
【服從】清熱解表。
【成分】大青葉30克,薄荷、檀香片(後下)各20克,銀花、連翹、黃芩、板藍根、竹葉各15克,冰片3克(研細)。
療方1
【用法】將冰片研細末,插手3~4倍蒸餾水調勻,再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擦浴滿身皮膚、頸部、腋部、腹股溝、肘窩等部表淺大血管處,以擦至皮膚微紅為度。每日1次。普通用藥1次,最多2次即熱退而安。
突然高熱可引發驚厥,持續高熱對機體可產生各種併發症。中醫學以為,高熱是邪正相爭的滿身性反應,首要見於外感病,在個彆環境下內傷雜病也可呈現,應重視辨彆。
小兒肛溫高於39.5℃或腋溫高於39℃者為高熱,是臨床常見病症之一。發熱常分為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類。傳染性發熱,是由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所引發;非傳染性發熱有無菌性壞死物質的接收、抗原-抗體反應、內分泌代謝停滯、體溫調度中樞服從非常、植物神經服從混亂等。
【服從】解表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