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外耳濕疹[第1頁/共1頁]
【主治】濕熱燻蒸型外耳道濕疹。利用本方可使耳根部黃水較著減少。
臨床首要產生在耳廓前後皮膚、耳廓後溝或耳周皮膚,濕疹形狀可以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在或麋集在一起,也能夠閃現多個小水泡,潰破、腐敗、漿液性排泄、黃色結痂、瘙癢或皮膚粗糙、皸裂、脫屑等。其病因病機多為風、熱、濕邪內蘊上攻於耳。
【主治】風熱濕邪襲耳型外耳濕疹。
【主治】風熱血虛型外耳道濕疹。
【成分】黃柏30克。
本病屬中醫旋耳瘡、浸淫瘡等病症範圍。采取中藥浴療有較好療效。
【提示】重視洗耳時勿使藥液進入內耳道中,以免毀傷內耳。醫治時調度藥液溫度,製止燙傷。
【用法】將上藥插手適當淨水中煎煮,水開後,持續煎煮15分鐘擺佈,然後過濾去渣後取液,待藥液微溫時外用洗耳,每日3~5次,每次外洗15~30分鐘。
療方3
外耳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以瘙癢及輕易複發為其首要特性,分急、慢性兩類,好發於嬰幼兒。當代醫學以為本病因和病發機理能夠與變態反應、精力身分、內分泌平衡、代謝停滯等有關,先本性過敏體質是病發的首要啟事。外耳濕疹多因耳廓以外耳道及其四周皮膚受藥物或其他百姓物質刺激而至,濕、熱、毛織品、扮裝品、噴發劑、耳環及魚、蝦、牛奶等都可成為致敏身分。
【用法】將上藥插手適當淨水中煎煮,水開後,持續煎煮後再煎15分鐘擺佈,然後過濾去渣後取液,待藥液微溫時外用洗耳,每日2次。
【成分】菊花、蒲公英各60克。
【成分】枯礬5克。
【提示】重視洗耳時勿使藥液進入內耳道中,以免毀傷內耳。醫治時調度藥液溫度,製止燙傷。
【成分】生大黃20克,白礬、艾葉、徹骨草、蒼耳子、白芷、車前子各15克,穿山甲10克,蜈蚣3條,蜂房3克。
【用法】將藥加淨水500毫升煎煮,用文火將水煎至300毫升,以煎液洗濯外耳道。每日2次,以病癒為度。
【主治】各種外耳濕疹。
療方1
【用法】用消毒過的蒸餾水1000毫升配成0.5%的枯礬溶液,用藥液沖刷耳廓、外耳道病變處。每日1~2次,至病癒為止。
療方4
療方2
部分藥浴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