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外耳炎[第1頁/共1頁]
療方2
【成分】鮮野菊葉30克。
【成分】黃連5克,黃柏、當歸、生地各10克,薑黃6克。
【提示】同上。
【主治】各型外耳炎。
【提示】用藥時用消毒棉簽蘸藥水,悄悄地揉擦患部,頭向患側傾斜,製止耳內進水。
療方1
該病近似中醫耳瘡、耳癤。其病因病機多為風、熱之邪循經上擾於耳,壅聚耳竅。
【主治】各型外耳炎。
【用法】將藥加適當淨水煎煮,用文火煎至濃汁,然後過濾去渣取液,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塗搽外耳道紅腫處。每日3~4次,7~10日為1療程。
部分藥浴療法
【用法】將藥加適當淨水煎煮,用文火煎20分鐘,然後過濾去渣取液,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塗搽外耳道紅腫處。每日4次,至紅腫消逝。
外耳炎或稱滿盈性外耳炎,因為挖耳惡習毀傷耳道、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泅水、沐浴等水浸漬,引發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梗阻毛囊,無益細菌發展,是因為細菌傳染而致本病,也常見於嗜食辛辣甘旨之人。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症狀為:外耳道皮膚滿盈性紅腫、疼痛、腐敗、滲液或範圍性紅腫、腐敗、觸痛較著等。
外耳炎可分為急、慢性兩類,夏春季候多見。急性外耳炎病焦炙,外耳道熾熱、發癢、疼痛,呈滿盈性充血、腫脹,表皮腐敗。先為淡薄分泌物,繼而變成稀膿性或膿性分泌物。皮膚腫脹較甚者,可引發外耳道狹小或閉鎖,掩蔽鼓膜,引發耳鳴及聽力降落。嚴峻者耳周淋湊趣腫大、壓痛,並呈現滿身不適。慢性外耳炎病程長,多有耳癢、少量稀膿、聽力輕度減退;外耳道皮膚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量膿液或碎屑,偶然揭去痂皮會出血;鼓膜可渾濁、增厚、標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