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疔瘡[第1頁/共1頁]
【成分】黃芪、當歸、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100克,白礬50克。
部分藥浴療法
療方2
療方4
【成分】赤小豆120克,大黃30克。
【服從】清熱涼血、祛濕解毒。
【用法】上藥放沙鍋內,插手涼水300毫升,煎沸30分鐘擺佈,後過濾去渣取汁,趁熱將藥水裝在帶細眼的新噴壺內,不竭淋洗患處,下接琺琅盆。如藥水已涼,加熱後再淋洗1遍。每劑藥可用4次,每日可淋洗2次,每次30分鐘,直至病癒。
【主治】合用於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止。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後過濾去渣取汁,趁熱熏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
疔瘡是常見的外科急症,好發於臉部和指端。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腳堅固如釘,故名疔瘡。多因肌膚不潔,鐵木刺傷而妄施針挑擠壓,乃至火毒趁機侵襲,邪熱蘊結肌膚;或因恣食膏粱甘旨以及酗酒等因,引發臟腑積熱,毒自內發而至。若毒邪盛則流竄經絡,內攻臟腑則屬危候。本病初起狀如粟粒,色或黃或紫,或起膿水皰、膿皰,根結堅固如釘,自發麻癢而疼痛輕微,繼則紅腫熾熱,疼痛增劇,多有寒熱。如見壯熱煩躁,眩暈嘔吐,神識昏憒者,為疔瘡內攻之象,稱為“疔瘡走黃”;如產生於四肢,患處有紅絲上竄的,名為“紅絲疔”。
【主治】合用於蛇頭疔。
【用法】取黃連加水2000毫升,持續煎煮3次,每次15分鐘擺佈,冷卻備用。去渣,不加防腐劑。其溶液呈深暗黃色,廓清透明,約1800毫升擺佈。用時將藥液置於瓷杯內,浸泡患指,藥液以淹冇全數病灶為好,浸泡3小時後拭乾,外敷黃連紗條,以消毒紗布包紮,然後用膠布牢固。每日1次,5~10日為1個療程。
【主治】合用於統統急性化膿性傳染疾病的初期,如化膿性指頭炎、急性淋巴管炎、療、癰等。
療方1
【主治】合用於疔瘡(淋巴管炎)疼痛難忍,以及癤腫紅腫熱痛者。
【提示】應及時醫治,共同口服中藥結果會更好。
療方3
【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每次取50克,插手涼水300毫升,煎沸30分鐘擺佈,後過濾去渣取汁,趁熱不竭淋洗患處。每日可淋洗2次,5~10日為1個療程。
【成分】黃連65克。
【成分】金銀花、苦蔘、黃柏、紫花地丁、蒲公英、大楓子各30克,連翹、丹皮、澤蘭各24克,川草、黑豆各15克,荊芥、防風、白鮮皮、生杏仁、甘草各9克。
其臨床表示初期:皮膚有粟米樣瘡頭,或癢,或麻,繼則紅腫熱痛,腫塊範圍3~7厘米以上,頂突根深堅固。中期:3~5今後,腫形變大,疼痛減輕,膿頭呈現。前期:5~7今後,頂高根軟膿潰,疔根隨膿外出,隨即腫消痛止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