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打年糕(中)[第3頁/共3頁]
……
方佳音看到這三個大木桶眼睛刹時亮了亮。他們這裡蒸飯蒸米粉用的蒸桶跟彆處不一樣,凡是的蒸桶底部是平的,留了幾道細頎長長的口兒,蒸飯時在木桶底部放上一個帶細孔的竹編,竹編上放一塊紗布,上麵才放米。而他們這的蒸桶上口略大下口略小,底是通的,內裡底部安有活動的青竹片製成的蒸架,形似清朝官員的紅纓帽,上尖下圓。上附著葦葉或棕櫚葉編成的蒸墊,再蓋上蒸布。方佳音很喜好用這類蒸桶蒸出來的飯,糯糯的米粒裡透著一陣陣青竹香,夾帶著一股草木味,甚是清爽爽口。
半個小時後
上午就在小朋友的吃吃玩玩,大人們的忙裡偷閒中結束了。最火線家兒媳婦們把年糕條趁著些微餘熱疊成了一幢幢,男人們則運著年糕回方爺爺家,阿奶兩手牽著方娜方楓,阿爺抱著方佳音回家睡午覺。午餐,明天但是冇了,話說,年糕團真的很飽肚的說。
方佳音有些奇特,伸了伸腦袋,朝阿奶望疇昔。這道工序她之前冇見過。
正當中,是出年糕的機器,上麵是一個銀色鐵皮製的上寬下窄柱形漏鬥,下方則是把米粉加工成年糕的主體,連著出口是一條長長的皮帶。在機器旁仍儲存著疇前打年糕用的石臼,應用了槓桿道理,沉重的踏板、搗臼使得事情效力極低,每戶村民用它打了年糕以後都會累得比種田還腰痠腿疼,是以就用機器代替了。幾個小孩倒是坐在槓桿上玩蹺蹺板。
“老邁,火再大些,太小了!老二,給我擰把毛巾,這汗流的!老三,老五,剩下的晚粳米粉籌辦好,要加了!阿發,竹筐備好,這些蒸好了!”
“好標緻哦~囡囡你點那邊,小四點那些,我點這裡的!”
“好。你們先點紅,阿奶去給你們拿些年糕吃。”
“阿奶,紅色的!?”某小孩指著問,非常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