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5章 範文程寧完我馬國柱[第1頁/共3頁]
範文程此時已是久經熬煉智謀高超蒙帝寵任之大學士,為了竄改這類狀況,他於四月初五日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開罪’,不準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件,及攻戰東西。統統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準,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範文程為調和天子與諸王之間的嚴峻乾係,立下一功。
此疏的筆墨相稱粗糙,毫無文采,有的句子令人難明其意,把它與乾隆初撰修的《清太宗實錄》所記的這一奏疏比擬,便可不言而喻了。比如,原疏一開端稱:“汗昨命臣等思惟目前事件,臣等雖愚魯,敢不具鄙見以聞。”“思惟”兩字,恐非當時高人雅士慣用之詞,既愚又魯,還加“鄙見”兩字,也太累墜囉嗦。乾隆修之實錄將其潤色為:“皇上昨命臣等籌度目前事件,臣等雖愚,敢不竭所知以聞。”(未完待續。。)
特彆首要的是,範文程製定了清朝的稅收政策。在比年戰役中,農夫軍將明末的官府餉冊十足燒燬,隻剩下萬積年間的舊冊。範文程入京以後,即調集各部胥吏,收羅冊籍。有人建議於處所搜尋明季新冊,範文程回絕其議,說:“即此為額,尤恐病民,豈可更求。”遂以萬曆舊冊為根據,照此征收田賦。多爾袞服從範文程之言,於順治元年七月十七日諭告天下官吏軍民,宣佈拔除三餉:“前朝弊政,厲民為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乃至民窮盜起,而複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複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茲哀爾百姓困窮,夙害未除。為爾下民請命,自順治元年為始,凡正額以外,統統加派,如遼餉、剿餉、練餉,及召買米豆,儘行蠲免。各該撫按,即行所屬各道府州縣軍衛衙門,大張榜示,曉諭告訴,如有官吏昏黃混征暗派者,察實糾參,必殺無赦。”十月初旬日,順治帝頒行的即位詔,又再次宣佈:“地畝賦稅,俱照前朝管帳錄(即萬積年間的管帳錄)原額,自順治元年蒲月月朔日起,按畝征解,凡加派遼餉、剿餉、練餉、召買等項,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賦根基上冇有加派,實奠定於此,這一安撫百姓的軌製的建立和對峙,與範文程是分不開的。
汗昨命主子情想事件,主子雖愚魯,敢不具鄙見以聞。沙河堡官員查發逃奔人,是頭緊顧頭之意,以向年之插漢兒,彼尚不敢少抗,豈敢抗汗本日之兵耶。。臣等環觀本日軍情,無大無小,皆以漢報酬奇貨,是勢之必欲深切也。即欲深切,汗搶先為籌算,決誌無移,切不成草草,乃至臨期躊躇。臣等想,汗提兵到此,各相鑒戒,我兵一入,若得與漢人遇而大創之,是為厚幸,若退守各城,近邊村屯,地薄民窮,凡我兵馬,無益有損。夫既無所獲,必將從原路出境,是與蒙古無異,而名利兩失矣。果欲內入,當直抵北京,訊其和否,蚤為定奪,由山海拆毀水門而歸,以壯軍威,以示無敵於天下。若計所入之關,無如雁門為便,既無沮滯,又住民富庶,可資飽騰。
從這份奏疏,能夠看出範文程在兩個方麵的缺點。其一,此時範的涵養欠佳,表述程度不太高超。這份奏疏是寧完我、範文程、馬國柱三人合奏,寧完我是遼陽人,天命年間被俘為奴,天聰三年以“通文史”被皇太極召入文館辦事,授為參將。馬國柱原係明朝生員,進入文館後於天聰八年考落第人。此疏雖未說明由誰執筆撰寫,但既係三人“公疏”同奏,把它作為反應文程之程度的質料,還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