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收複洛陽(三更求花)[第1頁/共2頁]
左良玉正欲攔住朱常洵的“聖駕”廝殺,卻被靳統武以朱由檢密詔阻住。⊥頂點小說,左良玉心中一凜,想起汗青上明朝天子對兵變的藩王,因為同屬皇族,確有“不殺”的傳統。像“靖難之役”中,當時的燕王朱棣常常衝鋒陷陣,因為建文帝明令不準傷害,以是朱棣苦戰四年,多次曆經慘敗,竟然毫髮無傷。
若在平時,裁撤民宅這類手腕當然是不成設想的。但現在是非常期間,洛陽百姓大家提心吊膽,恐怕遭到搏鬥,誰還敢禁止拆房?是以裁撤事情非常順利,很快就清出了一條寬達數丈的“空缺地帶”。大火燒到這裡,冇有可燃物,也就冇法伸展了。
剩下的叛軍見局勢已去,絕大多數拋下兵器跪倒投降,官軍很快節製住結局麵。當然,也有個彆叛軍,乃至包含一些洛陽城內的地痞地痞,藉著城內大亂之際劫掠民財,乃至是殺人和姦銀婦女。馬千雪賣力措置如許的人渣,隻要逮到,連問也不問便當即斬首。
與此同時,李定國麾下的大隊馬隊也策馬殺入洛陽城中。他們並不急於剿除城中的叛軍,而是從幾條大道直趨其他三座城門。明初重修後的洛陽城並不大,長寬均不敷三裡,戰馬一個撒歡就穿疇昔了。而這時的叛軍已是兵敗如山倒,底子也顧不上看看到底有多少官軍追逐,隻顧悶頭逃竄,實在來不及從城門出城,便從城牆上跳下去。等官軍趕到三座城門時,朱常洵的“聖駕”和大部分叛軍總算是逃了出去。
就在這麼一遊移之間,這幾百人已經去得遠了。左良玉目睹那頂明黃色的大轎消逝在視野裡,頓覺繁華繁華彷彿長了翅膀一樣飛走了,不由頓足捶胸,悔怨不迭。
這時城內還剩下數千叛軍冇來得及逃竄,李定國也冇有趕儘撲滅,而是讓人沿街鳴鑼高喊:“朱常洵背叛朝廷,已被擯除出城,降者免死,頑抗者格殺勿論!”
靳統武見後宅火起,又並無持械的叛軍,便大喝一聲道:“爾等若想不死,便要助我滅火,快動起來!”
厥後宣宗期間漢王朱高煦造反,宣宗禦駕親征將其拿獲,卻也冇有當場殺掉,而是又關了幾年。直到朱高煦本身作死,把探監的宣宗絆了個大跟頭,宣宗大怒之下,才把他扣在大銅缸裡活活餓死,好歹留了個全屍。
幸虧王府堆棧實在太大,朱常洵撤退又過分倉猝,雖命令部下放火,卻隻點著了一間糧倉,火勢還冇有伸展開來。靳統武等人從速采納斷絕辦法,又命數百人從王府內的野生湖中敲碎冰麵取水,不斷地潑水救火,很快便將火救熄了。
第二件事則是救火。除了福王府外,城中也有多處放火,但火勢最大的還是安喜門一帶。洛陽城小民稠,如果任火勢伸展,很快全城都會化作一片瓦礫。因為火勢已成,想野生毀滅難度相稱大,李定國當機立斷,采納斷絕辦法,說白了就是把起火點四周的房舍全數強行裁撤。
李定國與馬千雪二人滿身披掛,並排策馬直抵洛陽東門建春門。一個是白麪銀槍,沉著如水;一個是粉麵白杆,俏目含威,真是珠聯璧合。見叛軍大部出城,李定國也不追逐,隻是命將士們敏捷占據三座城門,閉門落鎖,扯起吊橋。
姍姍來遲的朱大典老臉暴紅道:“定南將軍大勝之下仍不居功自大,真有大將之風!下官乃是待罪之人,自當惟定南將軍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