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烏煙瘴氣[第1頁/共2頁]
而席上最為活潑的,則非“八大王”張獻忠莫屬。此時他藉著酒勁,正在拿“闖王”李自成開涮:“我的李哥,你必定是喝醉了,我就在你麵前,你卻我!哦,我健忘了,我雖在你麵前,倒是在你左眼之前,你本來就我啊,哈哈哈...”
不過到了萬曆天啟年間,本來的富戶早逃光了,並且在“小冰河期”的感化下,現在是真的十年荒九年了,鳳陽府本地到處是饑民,早對朝廷極度不滿,隻要有人振臂一呼,多量的饑民就會跟著造反。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等“十三家”流賊才氣進兵如此順利,輕而易舉地就焚燬了鳳陽皇陵。
但是朝廷有嚴令,不讓回客籍,如何辦呢?正所謂“群眾大眾的聰明是無窮的”,朝廷不是不讓我們分開麼?時逢荒年,家中無糧,我們出去逃荒總能夠吧?因而很多本來家底很殷實的人,都假扮成乞丐賣唱的藝人小商小販等,偷偷地分開鳳陽。本地官府難以製止,又不好向天子交差,隻得年年報災荒,“十年倒有九年荒”實在是這麼回事。
“但是你又冇有馬匹,這五百多裡...”
黃得功等人和王承恩急著要把叛軍欲猛攻湖口的告急軍情送出去,但是他們一無信鴿,二冇法過江,的確一籌莫展。 正遲疑之時,忽聽頭頂傳來振翅之聲。本來自從朝廷大量利用飛鴿傳書,官方也開端有樣學樣,叛軍中天然也有信鴿。這隻信鴿徑直向東北方向飛去,大抵是給占有在南直隸的流賊送信去了。
“那隻要我們能搶在洪老賊之前,把動靜帶給戚老將軍,不就行了?”黃得功一躍而起道,“你們且去尋藏身之處,我先走了!”
他們估計得一點也冇有錯,僅僅過了一天,白蓮教放出的信鴿便飛抵目標地:中都鳳陽府靈璧縣。
“如此大事,幾天幾夜不睡覺又有何妨?”黃得功說著已經開端向東方發足疾走,聲音遠遠地飄來,“再說莫非我運氣就那麼差,半路就搶不到一匹馬?...”
不過明天是個例外,全城街道戒嚴,城內最大的四股流賊李闖王八大王曹襙老回回各自派出精銳軍隊,在分擔地段來回巡查,不管是流賊還是本地住民,一概不得外出,不然立斬。是以整座靈璧城顯得非常肅殺,很明顯,這裡就要有大事產生了。
實在鳳陽府本來還真不是甚麼好處所。自從南宋年間宋軍為禁止金軍南下,扒開黃河大堤,導致黃河決口後,黃河先是奪淮入海,後又多次決口,河道南北扭捏不定。鳳陽府這好位於這一地區,是以常遭水患,水患過後常常又是大旱,元末尤甚,不然朱元璋也不至於百口餓死,本身被迫當了和尚。
靈璧縣現在是“十三家”的臨時大本營,城內駐滿了流賊的軍隊。他們分屬分歧的首級,各占一塊地盤。前段時候停頓順利的時候,各部倒還能敦睦相處。但是比來流賊接連吃敗仗,多量敗兵湧入城內,處所就嫌不敷了,各部之間的牴觸也多了起來,街上整天到處可見有人對罵打鬥,乃至拔刀相向。
從鳳陽鼓起現在已經風行天下的曲藝鳳陽花鼓,有段唱詞特彆受費事百姓歡迎:“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處所;自從出了朱天子,十年倒有九年荒。”固然唱詞“大逆不道”,偏是越傳越廣,乃至於膾炙人丁。
明朝建國後,朱元璋立鳳陽為中都,他當然想一改故鄉貧困的麵孔,把鳳陽府扶植成為堪與蘇杭比肩的多數會。不過體例實在過於簡樸鹵莽:他直接從各地強征十五萬富戶,由客籍遷到鳳陽。實希冀仰仗著這些富豪大戶的強大經濟氣力,快速竄改鳳陽的麵孔;但是人家本來在客籍呆得好好的,俄然被迫遷到鳳陽,人生地不熟,感覺比故裡各式不如,無不想分開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