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 105 章[第1頁/共3頁]
一旁的首級寺人便提示桓淩起來回話,桓淩站起家來,落落風雅地答道:“臣恰是端五節前到城內靈泉寺玩耍,見一梨園子唱得好,問其來源,則答曰是世襲批示使潘某家中所養梨園。數問之下,則知潘某父子僅襲祖上蔭功,不但未曾顛末戰陣曆練,弓馬亦極陌生,多年來沉浸戲樂中,既不知兵也不敢戰。
桓閣老但瞥見封皮上“桓淩”二字便覺心跳,揭開封皮見著卷頭題著“劾新調邊防將官疏”幾個字,更覺不妙,不必看背麵便知他孫子是要鬨出大事來。他的確想偷偷把這奏章塞進袖子裡帶走,但是這彈章又是必須直接進上的,他的手指在奏章邊沿捏了又捏,幾近把紙邊捏皺了,卻也不敢把它如何。
兵科都給事中與擺佈兩位給事中自傳聞他彈劾了兵部尚書,便都有些忸捏本身隻顧彈劾在外的將領,冇能早早看出兵部之弊,遞上這本該他們兵科先行之本。但現在也來得及,桓淩已然親身入宮答對,開了個好頭,他們也該拿出如刀利筆彈劾兵部尚書羈繫倒黴之舉!
桓淩身為王妃之兄,卻能為國事不計私利,彈劾周王的孃家,的確是他們諍臣的表率!
書房裡半昏不明地, 他卻冇點燈, 而是倚在窗邊借光, 眉頭微皺, 很有些憂國憂民的感受。宋時站在書房門口,手扶門框悄悄看著他,倒覺著他這副模樣比平常打扮得體麵子麵, 笑如東風的時候都雅――男人就是要有擔負, 有點兒為天下不顧身的氣勢!
宋時悄悄走上前, 從他手中抽出奏本,朝他搖了點頭:“不消趕著看它,到都察院再看吧,此時天氣不好, 看這們小的字傷眼。不過你寫得夠好了,隻要陛下故意管他,必然會準了你的奏章……”
宋時抬高身子笑了笑,趁著他可貴誠懇的時候在他頭頂揉了揉:“萬一你被貶了,我把俸祿分你一半兒,供你做個蕭灑名流。”
縱是世襲勳貴、將官後輩,俸祿也有限,那些銀錢來源亦有可查之處。
桓淩低了低頭,粉飾住嘴角冇出處綻放的一點淺笑,莊肅地答道:“臣當初在汀州府通判任上時曾學過些斷案、捕拿盜匪的本領。查此事時是先曉得了潘家之事,從他家關聯之人查起,亦有兵部用將奏章、戶部與兵部出入帳目可循,一點點牽出奏章上那些將軍的。”
新泰帝每五日上一次早朝,桓淩在京時一向做言官,位在百官前線,也算是常見禦顏,在mm嫁與周王時也曾進過內廷,故此見駕時進退施禮非常端莊慎重,並無失禮之態。
唯有呂閣老跟桓閣老一樣痛心。
雖是在禦前奏對如許嚴厲的場合,隻消想起宋時,桓淩就忍不住心中歡愉。天子傳聞他這私訪查案的本領,也自生出了幾分獵奇,命他細細將本身查訪的過程交代出來。
世人紛繁歸去寫彈章,但是奏章尚未遞上去,聖上便已下旨,命都察院徹查兵部此次呈上的將官名單,凡有不稱職者,一概奪職,發往偏僻遠方衛所曆練。
新泰帝手握奏章,向他微微揚手,問道:“這本奏章是你寫的?你從那邊得知這些將官之事的?”
不管彈劾成果如何,言官畢竟不會因言開罪,他們兩把老骨頭在日還保得住一個孩子。
一晃麵前,當初阿誰老誠懇實又有點弱氣的小師兄就長得這麼大了,敢單獨一人和朝中黑惡權勢做鬥爭, 他這個……這個師弟也為他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