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114|第 114 章
翻页 夜间

114|第 114 章[第1頁/共3頁]

王福隻挑著能說的說,新泰帝卻俄然問道:“他父親去時,可曾有四十冇有?”

不能加恩本人,最好推恩父母。

這曲兒裡寫的鴛鴦尺竟是比他自用的好?

這些猜想冇人敢當著宋時的麵說出口,因而又改說那鴛鴦尺這名字起得形象:一長一短、一大一小、兩相環繞,連那大小量臂都如沙上眠禽般並翅相偎,豈不天生就該叫這名字?不然叫連璧尺也有些意趣,反倒是遊標卡尺念著拗口,又乏興趣,配不上這麼風趣的尺。

為了證明這套曲子是完整寫實地描述遊標卡尺形狀、用法, 並冇表示甚麼隱晦的豪情, 他從速回值房取了一把尺來給人看。

隻是他拿來的是把黑黝黝帶拐彎的鐵尺,看著像把彎折了的直柄剪刀,並冇有桓淩那套曲裡寫的甚麼金線纏裹、喜鵲登梅……

他代天巡狩,負的是天子希冀,邊關百姓、中原萬民生存,自不能聽任那些無能庸將把持處所權勢。虜襲大同右衛時,他便行天使權威,臨陣奪職在敵襲來時怯懦有為、不敢接戰的遊擊將軍馬誠。並由其副將費宇、批示使郗裕等人代領軍事,於赤山兒、貓兒莊等處佈下武備,擋住了虜寇這一次襲掠。

王福忙冒充跪下認錯,逗得天子本來嚴厲的臉上微露笑容,擺手道:“起來吧,朕又未曾說要罰他,瞧你給他說得這一大篇話。不過他身為周王妃之兄,現在又加了僉都禦史,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年,到此也夠高了。”

邊堡、衛所,到有人住的衛城、縣城,駐軍敢戰能戰的少,倒是百姓間有很多構造起弓箭社,帶著槍棒弓箭抗擊仇敵的。

幸虧前些日子帶著匠人修書時, 也用遊標卡尺量過補粘原書的紙料大小, 值房多寶閣上就收著一把尺, 不然單看筆墨……弄不好就有人不信這套曲兒純真隻是描述尺子的呢?

世人親目睹遊標卡尺,才完整瞭解了那套《鸚鵡曲》中“似灘邊鴛鴦並尾”“忍撥孤翅向東西,為料量分袂是非”的意義。

那兩對是非量臂緊緊依偎, 豈不正如灘上鴛鴦相挨訂交的尖尾?量東西時須撥動遊標在主尺上擺佈移換, 探出的單臂也正如孤雁羽翼,而那乍分開的兩翼間刻著精密刻度,量的恰是它們被分開的是非。

正在他身邊侍俸的總管寺人王福笑著介麵:“桓禦史背後有陛下撐腰,怕得誰來?依奴婢看,他若不是膽量大,如何敢接敵出戰,又如何能挑出好將領,把虜寇攔在關外?陛下當初用他出京梭巡,不也是看他膽量大,無能事麼?”

新泰帝嗔視他一眼:“你曉得的倒多。”

公然字字句句都是寫尺,隻曲直詞纏綿多情, 貌如宮體,韻似花間,若不瞥見這尺,還覺得是他是抒發本身懷遠人之思哩。

……算了,這也算無益於技術傳播吧。

可宋編修這光亮磊落、隨便給人傳抄的態度,又不像有甚麼私交……

新泰帝看罷密摺,喜怒不形於色,隻微微眯起雙眸,說道:“他倒是膽量大,做個僉都禦史便敢免除將軍,也不怕獲咎勢家。”

幸虧翰林院諸賢一是見過世麵,二是有君子之風不群情彆人,絕冇有到宋時麵前來追根究底的,倒是把桓淩那封信和《鸚鵡曲》抄下來,漸漸傳抄開來。

畢竟這鴛鴦尺不是匠人做的東西,而是宋三元所製,有桓僉都禦史新自度曲唱其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