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144|第 144 章
翻页 夜间

144|第 144 章[第1頁/共3頁]

德妃早為愛子齊王忠選定了魏國公嫡女王氏為正妃,容妃為魏王恕精挑細選了三輔李勉的侄孫女李氏為正妃。周王雖未參與選妃, 卻由聖上親賜下了禮部右侍郎王士嘉之孫王氏與左僉都禦史李鬱之女李氏為妾。

若非先查出武舉舞弊案,他家不敢提此事,怕震驚聖上之怒,隻怕早已令人上本誣奏了。

既有楊侍郎在陝西領導,又何必必然要讓桓淩做領導呢?父皇豈不知他彈劾了馬家,致令他外祖父與母舅、表兄都流向雲南,他現在見著這位舅兄……心中總不免想起外祖與母舅、表兄們被放逐出京之事。

殿下的桓淩也似早曉得這番安排,沉穩地說:“陛下放心,臣必然不計存亡,照顧好殿下。”

車輪滾滾輾太長街,頂著晨起霜寒駛出城門。

外戚可抑也可用,端看其心機行事罷了。

殿前寺人總管一甩拂塵,高呼:“宣右僉都禦史桓淩上殿!”

再說現在邊關疇前由馬尚書一係把持之地, 現在多數兒換了與他孃家有親眷的舊將,天然會替他盯著皇兄動靜,萬事他們都能占個先機。

這就是父皇指給他,要他帶到邊關的人。

周王主理的選秀, 畢竟也選到了他身上。

周王故意留下來多安撫她,但在她的大義規勸麵前又有些有力,隻得承諾下來:“你好生照顧本身和我們的孩子,我明日再來看你。”

卻不知他出宮以後到哪一部領差,到時候大朝會上, 宋三元見他立在玉階上,會不會駭怪,驚奇那位仗義疏財,叫他佩服得在同僚、朋友世鼓吹的張俠士竟是當今齊王?

滿朝彷彿都已健忘了即將出京的周王,都在較量著哪位皇妃更合適入主中宮,惟禮部還按部就班地安排著周王納妾之禮,將王氏、李氏同一天送進王府。

這是周王自幼受的教誨,不必聖上多加點撥,心中自明,低歎一聲:“兒臣也有私心……”

周王低頭應道:“兒臣服從。隻是……”

他進宮去謝父皇指婚,兩名妾室由元娘領著到賢妃宮中見禮。新泰帝問他感覺兩名妾室如何,他便都答了個“好”字,彆的亦說不出甚麼,隻能感激父皇關愛。

他比周王隻差在晚生了幾年,不是皇宗子。可週王也隻是庶宗子,隻要國中有嫡子在,庶長就不能繼位。

不但是請立德妃為後,更多的倒是以容妃出身清流,才德可式天下,請容妃為後的。

這一趟謝恩過後,便有聖旨跟著傳到府中,定下路程和親王出行的儀仗。

新泰天子指著桓淩說:“當日桓卿曾出京曆巡邊關,可為你做個領導。你到邊關是為穩定邊軍,不成冒險,不成貪功求勝,萬事鎮之以靜,求得邊關穩定便可。”

他仰首望向父皇,新泰帝微微點頭,說道:“朕為你禮聘淑女,天然是為了奉侍你衣食行動,打理內宅,你安排便是。過幾日你要出關,不必多帶王府僚屬,朕已挑好了伴你出行之人。”

他對著元娘有一腔少年密意垂憐壓過其他,但麵對這位舅兄時實在有些難堪。但是除他以外,那兩人都是麵色如常,彷彿之前的彈劾都未曾產生過。

新泰帝怕他受寒,忙叮嚀首級寺人尋太醫來看診,肯定了他身材無恙才放心腸說:“你從小生在深宮,長在婦人之手,很多事自是看不到、想不到,也該出去見地世事了。桓淩畢竟是你王妃的兄長,必然一心為你的,有他在側,朕也放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