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190|第 190 章
翻页 夜间

190|第 190 章[第1頁/共4頁]

不……這段固然插得生硬了些,但也必須得插出來,因這是告白啊。

台下觀者曉得他們演完了,頓時又是一片掌聲雷動,喝采聲中夾著很多道想聽漢中學院先生們講課的期盼聲,傳到周王與諸位大人耳朵裡。

宋時回望世人,眼中笑意流轉,揮袖指向台上,先容道:“這龐舉子的確是漢中學院的門生。凡來隨我讀書的後輩,都要隨我親到田間、工坊內格物致知、實際所學。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讀書,所得才氣有多少?知行合一方是正道。”

笙簫琴瑟之音在車外聽得更逼真,那老婦人聲音中氣實足,隔著這麼遠也能聽到一句半句吹進耳中,聲高氣盛,有著平常戲曲中少見的慷慨豪情:“金虜未滅,難平熱血。雖咱莊戶人家,忍見胡騎南越?烽火動征塵,烽火烈烈。堂堂中國,誰是豪傑?”

他這是要唱戲,還是端的講農經?

台上的“嶽母”提筆在“嶽飛”背上寫下“精忠報國”四字,便代表了刺字之舉、台下喝彩喝采,掌聲不竭,千百人的聲音彙成一道奔雷,迴盪著一樣的“精忠報國”。

實際上說,能。

周王頃刻間便憶起了前數月間在九邊軍鎮中所見所感,汗毛都要乍起來了,一身熱血也跟著曲聲沸騰。車外劈麵的北風打在臉上彷彿也化作了莞弱的東風,吹不散貳心頭熱火,反倒讓他精力一振,大步向台前走去。

他的聲音並不小,身邊眾臣與侍衛都聽得清清楚楚,回身肅容擁戴著他。數十人一道回話,聲音天然宏亮,但是這片聲音卻也冇傳出多遠,便被淹冇在一片喝采聲中。

台下觀者群情紛繁,有人便提及宋大人那幾塊嘗試田的收成,實例證明他教的技法、用的肥料強過他們世代相傳的種稻技術。

要從黌舍到那邊去, 乘車也不過兩三刻鐘工夫, 實在算得上便利了。隻是這段路還冇鋪設柏油路麵, 門路狹小崎嶇。周王返來時先乘船從寬廣無波的漢水上走了多日, 剛又享遭到了瀝青石子路麵的暢快, 猛地回到鄉間土路上, 顛簸得的確有些思疑本身。

正在群情盪漾的時候,一個與那方纔跑下去的墨客普通打扮的讀書人挾著幾張紙慢悠悠晃下台來。上了台便往桌前一坐,放下講義,暴露一張微顯生嫩卻實在神情沉穩的臉龐,操著帶幾分口音的官話講道:“鄙人漢中學院研修班門生龐冰,本日來給大師講一講如何從水稻葉麵色相判定其所需水肥。”

看著像是一對母子。

隨行來的一名戶部員外郎何璉感慨著:“想不到官方也有如許的好戲,人物光鮮,身材兒動聽,逼真是個深明大義的嶽母在台上,教兒精忠報國。連我聽了都有些意動,想到漢中、不,想投筆從戎,做個鄂王般的名將了。”

先容罷了,都站到戲台當中,插科譏笑,攀比著要給邊軍捐多少糧草:那老夫要捐一袋自家稻田產的禾花魚醃製的熏魚;販子捐的是給漢中產業園買煤炭、石料賺的銀子;少女捐的是親戚女友給甲士織的毛衣、納的鞋底;莊戶捐的倒是滿滿一車糧食。

一畝地三百斤糧這個數字比前麵的談笑更吸引台下觀眾。連同初到漢中的十位學農官員也瞪大了眼睛看向宋時,震驚地問:“不必宋大人親身指導耕植,隻如果用了‘化肥’,那些平常百姓也能得畝產三百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