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196|第 196 章
翻页 夜间

196|第 196 章[第1頁/共3頁]

這本錢可費得不小了。普通鐵匠鋪裡冇有大型的鍊鐵爐,都是用買的熟鐵片、鐵塊鍛打成耕具;而礦山下的大型鍊鐵坊卻又因爐溫高,怕燒不了多少日子就會炸爐,多數將隻出爐生鐵加黃土、稻草灰漿炒成熟鐵後便倉促鍛形成鐵錠,不會鑄小件器物。

漢中學院的講授軌製,一貫是非常重視門生身心安康的。桓教員上午連接兩堂大課,中間竟冇留出活動健身的時候,安排得實在有些不公道。下午是他的課,必然要把上午活動不敷的題目彌補返來,讓同窗們充分熬煉身材。

普通耕具上都有鍛打留下的陳跡,層層疊打出的斑紋,這幾支耕具倒是渾然一體,全無雕鑿的陳跡,好像天然天生。

剛好宋時當時成心改進鋼鐵產業,就和他簽了兩年供耕具的條約,而後不但給了他耐火磚,並連炒熟鐵、盤鋼、灌鋼的技術質料也教給了他,用範家鐵礦做了本身的冶金嘗試室。

現在公然是效果不凡,送來的耕具比疇前竟能節流下二三分本錢。

本朝所建的瓶型鍊鐵爐程度已經非常先進了,隻差質料不敷,不敷耐火。加上一層耐火磚後,這爐子的壽命長了,出爐的鐵本錢天然也降落了很多倍。他還查到了一樣能在原爐裡加稻草、黃土煉熟鐵的傳統技術,教給了一名聽主動上漢中府尋求合作的略陽大族族長範中書,請範家給漢中府專供擦生耕具。

因為建棚所用都是自家出產的東西,本錢低。

這個……他們固然肯用心學習農桑之事,不過農耕之樂……不是樂在看看田間生果累累、糧食歉收,百姓欣然笑樂,再以之入詩入賦麼?

分發給鋤鐮鎬大師能夠拿著上路,到實際基地以後,宋教員會親手教同窗們利用。搶不上的也不要急,暖棚裡另有犁、耖、方耙、耬車之類大型耕具,足以讓同窗們都體嚐到農耕之樂。

不對,彆處不說,漢中府還真能建起燒不壞的爐子!戶部員外郎盧升腦中俄然靈光一閃,甩袖上前問道:“宋大人但是將耐火磚用在鍊鐵爐裡,可持續不斷地出鐵水,不須隔些日子便重立新爐麼?”

難不成他小小一個漢中府,還能像宮裡普通在花圃中建屋廡、燒地龍,建起幾間屋子大的花房暖室?那要廢多少柴炭,漢中府竟然供得起如許的花消?

戶部、工部幾位員外郎震驚地問:“宋大人如何供得起如許大的暖房?”

他掩去此中分歧法買賣的部分,隻說範氏也是好學新技術、熱情處所扶植的儒商,與他誌趣相投,從他這裡聽了些南邊炒鋼技術後便能改進自家鍊鐵鍊鋼之法,供應漢中府如許優良的耕具。

這是直接用榜樣澆鑄成的?是用爐子炒出熟鐵澆鑄成耕具,再以生鐵淋口製成的?

範中書的中書雖是花銀子捐來的,腦筋卻極復甦靈敏,一眼就看出了耐火磚在冶金上的意義,早早就到漢中求購耐火磚。

宋教員倒拎起一把木柄鐵鋤, 雙手托著鋤柄,亮出一個烏黑的條形鋤頭, 鋤刃磨得亮光發白。

他在鋤口上悄悄抹了一把, 吹掉指尖灰塵,對勁地講解道:“子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這些耕具是本府略陽縣特產, 以熟鐵為骨、鋤口澆淋生鐵而成。雖不是名家鍛造, 質料也非上好的姑蘇鋼一類, 用起來卻堅固耐磨, 刃口鋒利, 幾可切金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