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請假[第1頁/共3頁]
郭侍郎方纔誇磷肥增收之效半晌,彷彿隻要能發明在幾處磷礦,在江南、湖廣多種嘉禾,頓時就能‘致君堯舜上’了。但說到種田之利,他也不強強誇,隻得低了聲氣答道:“《昌言·損益》章有‘種田十倍利,經商百倍利’,宋大人那田又是瑣細漫衍各處、總合起來都不過三四十畝的小塊地步,尚不敷富一省之民。”
熊禦史一時不敢接話,顧總憲代他應道:“回陛下,臣覺得福建道禦史熊棨之言亦無甚錯處。臣等為朝廷辦事,不過以誠懇正意為本,其本若正,則其行事雖有錯亦可改正;其本若亂,雖建得工坊、產得藥石,畢竟隻是外物,不能富國安民。”
郭侍郎固然好頌聖,這時候卻不敢擁戴,反而給他潑了一瓢冷水:
那兩個“的人”毫不是因為他有遊移,更非貳內心想甚麼話還會結巴,而是個層層遞進的語氣——
這不是因為……宋時也是他們都察院的人……的人麼。
王寺民氣細如髮,當即問道:“咱家也傳聞鍋底灶灰能肥田,他便再精煉也不能把草灰燒出靈藥來,以是他種得嘉禾,是為用了‘磷肥’,還是要再加一個肥田粉?”
郭敦道:“該當隻是磷肥。如許肥料疇前無人用過,是他在山裡尋得,見那種石頭塊然嶙峋,故為之取名為‘磷’。”
在南邊已經能做出這些東西, 看來他天生便愛這些實務, 倒不是跟了周王纔有所得。
現在是邊關缺糧,山陝等府恰是承運軍糧之地,若將磷肥發往各處,使其皆依宋時之法栽種,則九邊饑荒可解,強征夫君為軍之事天然也可迎刃而解。
他在南便利帶人建玻璃、水泥、肥料、殺蟲藥工坊, 勸本地百姓開山作梯田,引山中水灌田。當時亦令處所禾稻歉收。但他在南邊種出的水稻也是收成略高、穗更飽滿些, 的確冇有在漢中時如許一莖十三穗的嘉禾。
新泰帝不置可否,隻問他:“如有磷肥,戶部此時也能種出嘉禾麼?”
江南、湖廣等地更是天下糧倉,一年兩熟、兩年三熟的處所。若那等處所也有磷肥礦在,種出的嘉禾必當數倍於漢中,這新泰朝豈不要成了開元亂世了?
熊禦史取了宋時父親並曾隨行去南邊的幾名家人的證詞, 又將宋時家的殺蟲劑、有機肥、番筧、蠟筆、玻璃、水泥等物各取了一份,用蠟紙封裹好, 呈送禦前。
不但雇的人多,工坊建得大,那些廠房間出入物料也是一環扣著一環:這窯裡出的煤到那窯膛裡燒火;煙道中結的煤膏刮下來又能鋪地又能燒耐火磚;耐火磚燒好後再砌進爐膛,就能燒出剔透如水晶的玻璃;玻璃板建成暖房可提早育秧,早插又能早收……
王寺人回聲道:“那條記交戶部研習了, 陛下可要傳戶部來人應對?”
郭大人頌起聖來連王寺人都要甘拜下風,幾句話便把嘉禾現世的原因推天子身上,將此祥兆和周王剝得乾清乾淨。
此乃聖德而至,天定緣數,使大鄭得此夫君、得此良礦、得此良法。
細察起來,不提漢中特產的白雲石、磷塊肥等物,獨一與他少年時所行分歧的,就是他這經濟園的範圍弘大。
如有磷肥,依他所授之法種田,該當可得嘉禾。
郭侍郎感慨道:“卻不知彆處另有冇有磷肥,如果江南等地也有那樣的肥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