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280|第 280 章
翻页 夜间

280|第 280 章[第1頁/共3頁]

他方纔粗粗看了一眼,彷彿見說聖旨還冇正式發下,大皇兄更遠在漢中,全然不曉得父皇這籌算。漢中離京兩千裡不足,而他們現在居住之地間隔才千餘裡,他獲得此信,預先曉得了周王要還京的動靜,便可搶這時候做很多事――

帳外侍衛覺得他出了甚麼事,趕緊在外出聲扣問。齊王這才收住刀,也收住心中令他本身想來都有些發冷的動機,站起家看著散落一地的珍玩和函件,冷冷一笑。

雄師行至那邊是軍中奧妙,雖是三皇子派去的使者,也不能親身送信至軍中。留守火線的批示使請那信使歇下,安排識路的探馬將這信和禮品加急送往軍前。

信紙在他指間顫抖,筆跡皆因那纖細而極快的震顫恍惚,唯當中最大的“太子”二字仍然清楚地映入他眼中。

三皇子從禮部歸去便摔了一套保重的兔毫盞, 宣泄一陣後才重重坐進官帽椅裡,抬頭闔眼, 喘氣不已。

他枉有這些位高權重、弟子遍天下的清貴姻親,又有甚麼用?

他的三皇弟也忒看低了他。

他忍不住想讓王妃請姻祖父李閣老過府問問啟事,但是想起這封聖旨便出自內閣,李閣老必然早有所預, 卻一絲風聲都未曾透給他,便又感覺心灰意冷。昔日樂廣曾雲:豈以五男易一女。女兒尚可不要,現在他隻是娶了李家孫女,李家又怎會儘力支撐他?

他在禮部將科考、祭奠、封賜之事做得一絲不差, 在父皇膝下儘孝儘忠,不管多難的差使交到手中都極力完成, 不吝倒貼銀兩;他在父皇膝下承歡儘孝, 勸母妃關照新入宮的繼後, 進宮中存候也會趁便關照年幼的弟弟們與幾個養在宮中的侄兒……

母妃為他千挑萬選的老婆不懂他的弘願,做閣老的姻祖父眼中隻要君臣父子,冇有祖孫之情。而他母親的孃家商氏也隻會審時度勢,當初周王還未回京時就已勸他收起心機做個賢王,現在更不會為他爭甚麼。

大哥要入主東宮了,他這做三弟籌劃大典,提早收到好動靜,也得與二哥共享。

陣陣降落的笑聲在氈帳中迴盪,他手中的信紙被揉成一團,將“太子”二字壓得嚴嚴實實,倒暴露了信末“弟慈頓首”四字。

齊王本身想著這動機便不由笑了笑,取出一把不知草原中哪一部獻上的、鋒利如雪的彎刀,將信封裁開,抽出信紙。

世人都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然這鷸鳥若不想要蚌,隻想一飛沖天呢?他嘲笑一聲,收起彎刀、踢開禮盒,走出帳外翻身上馬,衝向北方瀚海深處。

幸虧她還曉得王妃身份尊敬,不能出府,不然隻怕還要去宋三元父親辦的甚麼女學院裡教書!

父皇竟比大哥出了這類錯處都能容忍,而他這個孝敬體貼、能征善戰的兒子卻隻值得一個大將軍王……

他二哥勇猛好武,不拘末節, 冇有人君之望, 父皇和朝中大臣看不中他也罷了,他不過是出世晚了幾年,彆的有那裡不如大皇兄?現在京中有誰不稱他一聲“賢王”, 哪個百姓不曉得他的名字?

周王要回京做太子了。

不過數今後,正在瀚海中研討韃靼逃遁途徑的齊王便收著了這封信。

他與魏王都是年長的辦差皇子,母妃身份也高,乾係一貫不鹹不淡。厥後這個弟弟接下辦經濟園差使,他卻隻能把守礦山,給經濟園備料,兩人更是常有暗中較量……最後是他不肯意拘束在小小一個都城,和弟弟勾心鬥角,主動參軍出征,才結束了這段兄弟相爭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