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穿到古代當名士 - 88|請假一天
翻页 夜间

88|請假一天[第1頁/共4頁]

那墨客聽著宋時的名字眼都亮了,大筆一揮,龍飛鳳筆地寫下他要題的字,而後寧肯不要他寫字的錢,隻要看看他給宋三元做的甚麼東西。

他氣得的確要當場衝歸去手撕賣家。身邊年長些的文士勸住他,也苦笑著說:“不瞞諸位,我也上了這當,買回家連那板子都舉不動,竟還覺得宋三元是個有體力的懦夫哩!”

一名買了“三元球”的墨客拊掌嗟歎:“我竟上了那店家的當,覺得是鴨羽毛填的球,難怪!我說這麼粗笨的球和拍子,宋三元這般的風騷少年如何會用!”

他幽怨地看了兄長們一眼,含笑對劉府尊與府縣兩套班子的官人說:“大人談笑了,這球那裡好叫甚麼三元球。我做這球時因怕球輕,打起來不穩,故叫人給它插了一圈羽毛,以此取名羽毛球了。”

兩位教員傅看了眼圖,便暴露自矜的笑容,向他包管:“做出這模樣倒輕易,隻不知狀元公要多少副,多麼大小的?狀元公放心,若做不好,小老兒父子就本身砸了店門,再不乾這行!”

至於園地中間的網子,就用他們家平常踢球的網子充足了。

他拾起球在手中顛了顛,含笑說道:“這板球也是懦夫鍛體的球,我那羽毛球倒是攝生健身的球。我帶了十套球拍與多少網球來,待會兒詩會結束,諸位官人、才子若不疲累,何妨一起打球休閒?”

倒不是他當了三元就收縮了,覺得本身措告彆人必然會聽,而是出自多年研討社會民風、寫小論文的自傲心――

但是彆人買的也都不一樣,唯有頭上圓、杆身細、球是充了鳥毛的皮球這點不異。

他們越這麼藏著不說,三元球、三元魚的名聲就傳得越響,連霄哥兒、霆哥兒的先生上課時都不由問了一聲。

墨客想得心神不寧,冇到早晨便倉促回家和同窗老友提及這“三元球”“三元魚”之事。

宋時家的坐的躺的都是他們父子做的,雕花、榫卯佈局都極其精美,人坐上去腰臀背頸也天然有承托,非常溫馨,可知其技藝之佳,無可思疑。

他記得梅蘭芳老先生當年就是靠看鴿子和遊魚練出的眼神,這麼練對目力也好。鴿子已用羽毛球代替了,遊魚就來幾個木頭的吧――他們家冇有水池,保定這裡又多乾旱,不似南邊水鄉,贍養魚要一缸一缸的換水,有點華侈。

倒有位唐縣來的文武雙舉人嶽舉子隨身帶著“三元球”,想給他本人瞧瞧,當下也叫人拿來,當著世人的麵翻開了包裝:內裡包著個頭部略有弧線,粗看似槳的實心木拍,配著一隻拳頭大的圓圓的皮球。

兩位教員父滿口承諾,說是明日就能給他送來一副試用。

宋時便叫他們先做副小的拿來給孩子們玩,若另有工夫,再訂一套木雕的小魚,魚嘴裡鑲上一顆磁石,轉頭拿細竹枝綁個小釣竿,繫上鐵鉤,就能讓孩子垂釣玩了。

他叫書香替他請門徒,請返來的倒是師父,連羅木工早已在家享嫡親之樂的老父都來了,在宋時麵前誠惶誠恐地說:“狀元公要做的東西,豈能叫那些毛手毛腳的小子乾?老兒自需求親身脫手,看著小兒給狀元公做出最好的東西來。”

宋時拉著母親和嫂子在邊上看,對勁地說:“這球在空中飛的,最練眼神,娘年紀大了,嫂嫂們又要做針黹,輕易傷眼,多打打羽毛球對脖子眼睛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