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春秋霸途 - 二百五十一 有使遠來
翻页 夜间

二百五十一 有使遠來[第1頁/共3頁]

公孫衍以為伍子胥對楚國恨入骨髓,實在是個費事,應當不聽對方任何談吐,長久訪問後命他馬上分開滎陽,以免引發楚王猜忌。

這話不能不辯駁,卻不能由方離這個國君來辯駁。

這話隻是氣話,兩邦交兵還不斬來使呢,唐楚固然締盟,但訂下的是劃一盟約,方離要真因為伍子胥和楚王有仇就把人交出去,傳出去會被各國嘲笑到死,唐國屢經征討纔打下來的嚴肅也會刹時消逝無蹤。

伍子胥倒是滿不在乎,對本身的出身也毫不避諱,聞言拱手道:“伍子胥出使的是唐國而非楚國,我王為何要擔憂?莫非唐國事楚國的附庸嗎?”

荀彧也同意道:“我大唐立於各國之林,不成光靠兵器,主公莫要擔憂楚國,如果楚王真有了芥蒂,臣自有體例化解。”

“吳國不曉得我大唐和楚國盟好嗎?這時候派使者來是甚麼意義?”方離揉揉額頭,連日來的高興被沖淡很多,“他闔閭不在南邊跟勾踐死磕,派使者來我大唐意欲何為?”

“扯淡,找唐國求援,莫非讓寡人的懦夫飛疇昔幫他嗎?”方離冇好氣地笑罵道,“休要自作聰明,你這猜想過分老練!”

“咳咳,大夫此言差矣。”法正出列道,“唐國與楚國早有盟約,即便將大夫你交與楚王,也是出於對盟友的信義,如何就成了楚國附庸?大夫未免也太謹慎眼了。”

唐公稱“吳伯”,伍子胥就堅稱“我王”。

賈詡卻對此持有分歧定見:“主公,唐楚兩國密不成分,闔閭不成能不知,此時派伍子胥來唐必定另有其他目標,主公無妨聽聽他如何說,再做決定。”

見國君已經做下決定,公孫衍也冇多說甚麼,低垂下的眼眸中卻暴露些許暗色。

不怪大師風聲鶴唳,實在是比來的唐國經不起太大折騰了,吳國這時候橫插一腳,讓人不得未幾想。

“伍子胥?”方離皺眉,這也是個汗青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啊,“傳聞此人父兄死於楚王之手,對楚國恨之入骨,闔閭把他派來,就不怕寡人直接將其獻與楚國嗎?”

新任吳侯闔閭擔當父兄遺誌,不甘偏居一隅做他的南蠻霸主,反而頻頻刺激楚國,力求乘機西出中原。

但唐國不給,並不代表楚國不會派人索要,熊侶這個“大哥”是甚麼性子,方離再清楚不過了。

...

方離點點頭:“也對,猜來猜去也冇甚麼意義。眾卿可知這吳國使臣姓甚名誰,是何人物啊?”

“主公所言甚是。”荀彧拱手道,“但邦交之道虛真假實,闔閭打的甚麼主張,主公見見吳國使臣就曉得了。”

顛末前兩代國君勵精圖治,吳國國力大盛,有八萬帶甲精銳,另有首屈一指的水軍——和唐國新建的水軍分歧,這支水軍長年和殘暴的南蠻海盜作戰,是真正的百戰精銳。

世人鬨堂大笑,沉凝的氛圍消逝下去很多。

現在春秋大陸,除了南邊兩個愣頭青以外,就隻要熊侶被周天子承認了“王”的封號。

自從唐國發明白紙以後,中原各國紛繁效仿,這類邦交國書很少有效帛書的了,現在再見到,世人竟感覺有些陌生。

方離想了想,決定順從荀彧和賈詡的建議,命禮部以周禮歡迎吳國使團。

伍子胥也笑道:“非論是位公子還是公主,都是件值得道賀的事。”

想到這裡,方離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怒道:“這個闔閭,還真會給寡人找費事!你們說,寡人該如何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