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第3頁/共4頁]
崇楨十一年,祖大壽擊敗多鐸軍,擢為少傅左總督,領錦州。崇禎十四年七月,皇太極率師圍錦州,崇禎即命薊遼總督洪承疇率軍十三萬以解錦州之圍,洪承疇兵敗被俘。十五年,錦州被困年餘,糧儘援絕,遂再次降清,入關前任總兵。順治十三年(年),病卒。
有子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一養子祖可法。
注:“據關外”指祖大壽為明朝扼守大淩河、寧遠、錦州一帶,“收關內”指祖大壽因袁崇煥下獄憤而出走後,在母親的勸說下,回兵光複了灤州、遵化一帶,堵截了清軍首要的退路,為běi ī保衛戰的勝利起到了關頭感化;“來去有忠義”,“往”指祖大壽因袁崇煥無罪下獄憤而帶兵出走,“複”指祖大壽在母親的勸說下,回兵光複了灤州、遵化,帶兵出走基於義憤,對袁崇煥有“義”,回兵光複國土對國度有“忠”;“悖前主,負後主”指祖大壽棄明降清,叛變前主崇禎,降清後又不肯著力,有負後主皇太極的希冀。
大壽初為明靖東營遊擊,天啟初,廣寧巡撫王化貞覺得中軍遊擊。廣寧破,大壽率部走避覺華dao。大學士孫承宗督師,以大壽佐參將金冠守dao。三年,主持構築寧遠城。六年正月,努爾哈赤攻寧遠,大壽佐袁崇煥等守城,大敗後金軍,以功升副總兵。天啟七年蒲月,皇太極率軍再攻寧遠,大壽與滿桂率兵駐城外為犄角,與清兵苦戰,六月,清軍敗走,史稱“寧錦大捷”。
與同期間的降將貳臣比擬,祖大壽起碼有幾點是值得必定的。第一,祖大壽的兩次降清都是在伶仃無援,彈儘糧絕、產生人吃人的悲劇的前提下要求皇太極對天宣誓,不殺將吏兵民以後,纔開城投降。在小我名節至上,視百姓如草芥的年代,祖大壽的對於百姓的體恤是可貴的。第二,他冇有做清朝之鷹犬,如果狠下心來,如洪承疇、吳三桂流,向本身的明朝舊主和農夫軍開刀,以祖大壽的刁悍,最起碼強於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像他們一樣封個甚麼王之類的,恐怕也不困難。第三,在投降的過程中,不像洪承疇那樣,皇太極一句“先生不冷嗎?”,就跪地稱臣。有人說,祖大壽早有降清之心,大淩河城破時之以是還迴歸明朝,是他的家小尚在明朝手裡。的確是放屁!豈不知他也有家小在清軍手裡,如果僅僅因為惦記家小,賺開錦州城算了,何必再守十多年。但是皇太極對他的政治守勢倒是起感化的,最起碼他仍舊在尋討情麵道義都交代得疇昔,既對得起明,又對得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