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醉裡挑燈看劍(二)[第1頁/共2頁]
許先生笑著點頭,這孩子真成心機,他揮揮手,說道:“快歸去吧,你阿孃等你回家呢。”
“楊家早就滅門了,厥後楊家有個叫楊錦程的,劫了法場,救走了本身的弟弟,夥同反賊韓廣起兵造反,天子派了大將軍蔣雙流平亂,傳聞楊錦程他殺了。”這件事疇昔也隻要十幾年,許先生固然冇有切身經曆,可也傳聞過,何況,他的父兄也都是有功名的,幼年時他經常聽父兄們議論時政。
跟著聲音,一個女子走了過來,她穿戴湖藍色的褙子,端倪清秀,如雲的秀髮上插了支青玉簪子。
許先生的父親是同進士出身,現在就是這交陽縣的縣丞,許先生考上秀才後,便跟著父親來到交陽,進了交陽的縣學讀書。
“好,那我明天就和父親說說。”許先生說道。
現在縣學地點的處所是五柳街,這幾年五柳街越來越繁華,有酒樓有茶社,縣學的先生們都感覺如許的處所分歧適門生讀書,早就想要把縣學搬到個清雅溫馨的處所了。
“那楊家就冇有其彆人了嗎,全都死了?”馮燁又問。
“嗯。”馮燁點頭,實在臨潼公主的故事裡可冇有提到楊家,但是許先生如許問了,那他也不想否定,他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罷了。
許家老太太有一次去族學裡看女娃娃們讀書,便相中了這位女先生,一來二去,女先生做了秀才娘子,山長太太。
許大嫂的家人都死於戰亂,她單獨一人從北直隸南下投奔外祖,可惜外祖已逝,傳聞許氏族學要招女先生,她便來到清虛,憑著一筆好字進了許家屬學做了女先生。
“大嫂,您也來了。”許先生趕緊見禮。
許大嫂長長地舒出一口氣,說道:“本來如此啊,我傳聞馮家半子厥後亡故了,提及來這位馮女人帶著一個孩子,也是不輕易呢。”
許大嫂笑著說道:“那還真是聰明,小明和小雲都要硬逼著才氣背下一首詩呢。”
許先生非常尊敬這位大嫂,大嫂識文斷字,為人辦事也是落落風雅。
許先生和父親,連同侄兒一起住在縣衙的後衙裡,侄兒許德華是長房長孫,許縣丞帶在身邊親身教養。許老太太固然冇有跟過來,但卻派了本身的陪嫁嬤嬤過來照顧祖孫三人的飲食起居,他們住的小院子清算得潔淨整齊,有花有樹有葡萄架,父子二人常常在院子裡下棋飲茶,談天說地。
馮燁讀書的這家書院,則是許先生的恩師錢老夫子辦的,許先生每天有半日在縣學讀書,也另有半日則幫著錢老夫子在書院裡傳授蒙童。
許先生恍然大悟,笑道:“你這孩子,必然是聽了臨潼公主的故事了,對不對?”
“那必定是全都死了啊,楊錦程是他殺的,好歹還算是死的麵子,楊家其彆人都是被砍頭的,就連楊皇後也是死在乞丐群裡,唉,這就不說了,說出來也是辱了先帝的臉麵。”
“哎喲,你們把穩點,彆把罈子給弄破。”許先生一邊斥責,一邊又笑著任由兩個小傢夥抱著他的胳膊搖擺。
這時,小侄女已經接過了許先生懷裡的罈子,侄子也接過了他手裡的荷葉茶。
許家是清虛人,薄有田產,在清虛算是大戶人家。
結婚多年,族裡的人對許大嫂獎飾有加,許大嫂不但教女娃娃們讀書認字,還教她們禮節端方,為人辦事。從許氏族學裡走出去的女人,有很多都嫁進了大戶人家做了宗婦,就是那嫁進小門小戶人家的,也在婆家過得順順鐺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