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秋月[第1頁/共3頁]
毛利貞長,便是當初在粕屋郡歡迎錢習禮一行,棍騙了明國使節的人。對於此時前去博多灣、形同“送|死”的差事,毛利貞長當然非常不滿。
但是南邊的保護大名,少弐氏、大友氏等,這些所謂“友軍”與大內氏的乾係、實在算不上友愛。
本來大內氏就不是主戰派,相反大內盛見曾多次儘力、試圖勸說室町殿製止戰役。但是戰端一開,大內盛見還是率部參與了大戰,實在不肯意在這類大義上叛變,蒙受整日本的架空。
大內盛見非常火急,對於兩國媾和的動靜、也是萬分欣喜。
毛利愣了一下。
山城和約簽訂、足利義持被|刺等動靜傳到了九州島,大內盛見在高興之餘,不免有些傷感。
大內軍殘部在古處山城的時候,秋月氏不但供應飲食,還踐約把九州島遠近聞名的美女秋月香織、送給了毛利家。因為兩家早已有過商定,讓秋月香織做毛利貞長的兒媳,此次恰好隨行去周防國。
大內盛見的傷感,乃因憐憫被刺的將軍足利義持。世人常以成敗論豪傑,大內盛見卻以為,蒙受各方權勢拋|棄的義持、本來是能夠將日本管理好的。
毛利聽到這裡,彷彿有點明白了,頓時變得有些打動,鞠躬道:“主公恩德。”
這時聽聞日明兩國已經媾和,大內盛見頓時鬆了一口氣,決定儘快派出使者、去博多灣與明軍來往,以便和緩此時的傷害局麵。
大內盛見道:“《山城和約》有明文條目,要逮|捕押送殛斃明國使節錢習禮的罪人。真正應當為此事賣力的人,或許是室町殿大將軍、侍所頭人赤鬆義則,以及我本人。但要逮|捕這些人是不成能的事,明國既然要媾和,也不會提此要求。
石見國本地權勢必然不敢抵擋,他們一旦開戰,不但要伶仃對於明軍,還得與相鄰的大內家為敵。
侍所應當會找幾個倒|黴鬼。而大內家能夠冇有挑選,當初歡迎錢習禮的、恰是毛利君,這件事那些倖存的明國人知情,冇法坦白。屆時我隻能不吝獲咎明國人,拒不移交毛利君……幸虧厥後,我終究想到了另一個好體例。”
而秋月氏的事,明國大將彷彿也不想理睬。他們籌辦讓毛利貞長為大內氏的使臣、前去明國京師朝拜,恰好將美人送去。
……毛利貞長一行人前去博多灣時,明軍中軍公然冇有對他的罪惡於固執;盛庸臨時仍以對待使節的禮節、訪問了毛利貞長,情願儘快與大內氏達成合作。
此時,既然室町殿已經媾和,大內盛見嚮明軍示好,情勢便完整分歧。
明國大將盛庸情願修複與大內氏的乾係。承諾築前國大部,仍由大內家辦理,明軍隻在博多灣構築堡壘使城。並設立日本都督府、博多衛等衙門。
在毛利貞長看來,他獲咎明國人,所作所為滿是服從家督的意義,本身就是個跑腿的,非常之無辜。何況他一貫對家督忠心耿耿、非常經心儘責,現在卻要被推出來背黑鍋,表示非常寒心。
義持將軍明顯已經預感到了結果,還是被迫挑選開戰,然後承擔了任務。大內盛見每想到此情此景,不免多少哀歎。大戰之時,那殘落的櫻花,或許是一種意象,又是一種禪機罷……
大內盛見道:“那是應當的,但秋月當主必會同意。秋月氏與明國皇室聯婚,而毛利君既無定見,這便是奉上門的功德。隻要明國權勢在日本存在,秋月氏便可借勢;就算將來明國權勢不存在了,因為事情是大內家主持,秋月氏也不會受任何倒黴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