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3頁/共3頁]
等因而否定了宋室南渡以後的正統,如果說靖康之前的宋朝,還勉強能充當中原正統,那麼在靖康以後,宋朝就是個確確實在的小朝廷,並且還是卑躬屈膝的小朝廷。
張希孟頓了頓,向窗外瞭望,看著白雲團團,綠樹茵茵,輕歎一聲,“宋學士,你是個文人,我也算半個文人,文人最大的弊端就是好為人師。總想著去教誨彆人甚麼,疇昔有人捧著孔孟之道,勒迫天子,我們如果拿本身的事理,強求主公,那就是犯了疇昔文人的弊端……畢竟主公可不是趙家人啊!”
老朱大哥的次子白文正,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不是全都過來了嗎?
而此時還是對峙北伐,並且戰果斐然的嶽飛就成了君臣分歧的眼中釘,肉中刺……
固然高宗被棍騙一時,難不成還被棍騙一世?
所謂北人歸北,就是自廢武功,自掘宅兆。
而就在這時候,高啟也脫手了,他冇有直接會商此事,而是從史實解纜,秦檜從金國返回以後,就兜售宋金媾和。
天人公憤,六合厭之!
遵循這個事理來看,三百年的趙宋江山,應當切開,前半段是趙宋,後半段是完顏宋。
以是說在嶽飛墳前,跪著的不能隻是秦檜等人,還必須有高宗趙構,因為他們都是禍首禍首,不分相互!
疇昔是大師不敢把窗戶紙捅破罷了,十二道金牌,莫非是秦檜揹著天子發的不成?
“誰曉得呢!”張希孟兩手一攤,“疏不間親,這事我也冇法摻雜,夫人也冇法摻雜,就隻能看主公如何辦了。”
實在這個事情本來就不龐大,隻是背後連累到了君臣綱常,才變得很難說清楚。
張希孟含笑點頭,“確切,他的話就連我也非常附和,寫不出更高超的東西了……不過這事情隻怕冇有這麼簡樸。”
“甚麼?”宋濂大驚失容,“張相,上位賢明睿智,心胸壯誌,又有雄文在此,事理明白,莫非另有人能顛覆了?”
秦檜為甚麼要這麼乾?
畢竟在幾次衡量以後,李善長還是不那麼信賴張希孟的話……畢竟老朱遲早要坐上阿誰位置,究竟上現在的朱元璋,就是個準天子。
冇錯,就是我寫的,有想辯論的,儘管過來就是。
這篇文章根基代表了當下支流的定見,文章的署名也很風趣,“安敬白叟”。
高宗趙構當然有些弊端,但絕對不能讓他跪在嶽飛的墓前,以君父之軀,跪下向臣子請罪,這是多麼無君無父之舉?
張希孟擺手,“這事跟夫人也冇有多大乾係,隻是有人找到了夫人,要跟主公認一門親戚。”
“朱熹?”宋濂更加吃驚,“張相,上位和朱熹有親戚?”
“不不不!”
所謂副本清源,明辨是非,要的就是這個!
果不其然,在長久的醞釀以後,就有人出來辯駁,起首寫文章的竟然是餘堯臣,他歸附朱元璋這邊有些光陰,體味了很多環境,加上他本身比較激昂廉潔,是以毫不客氣指出,以嶽飛之身份職位,決然不是一個丞相能夠暗害的。
敬嶽飛,敬的是規複中原之誌。
鄙夷趙構,鄙夷的是怯懦無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