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罷學罷官[第1頁/共2頁]

朱祁鈺擺手:“不焦急,最多五日我們便到了都城,讓這群人再對勁幾天!”

東西兩廠的探子哪敢對這些學子們脫手,隻能有捱打的份,可學子們也是弱冠之年,隨行的侍人可不是茹素的,主子命令脫手,他們便毫不包涵。

“隻知動動筆墨對本王有何用?治國之道,豈是兒戲!”

“吾等雖無權無勢,但有筆墨為刀,願為忠良之臣鳴冤,為天下百姓請命!”

朱祁鈺連連看了幾遍讚口不斷:“寫得真是入木三分,字字珠璣。這些學子雖未涉世事,卻能洞察朝中奸佞,實屬可貴。”

於謙聽罷,麵露難堪之色,這些學子雖年青,卻也有一腔熱血,隻是不知世事龐大,草率行事,恐非國度之福。

“皇上兒臣雛兒是無辜的!他隻是一心為國為民,卻遭此不白之冤。臣等願以身家性命包管,懇請皇上明察,勿讓忠良蒙冤。”

說的好聽點是一群大族後輩,但在朱祁鈺眼裡隻配兩字:“蠢貨!”

這些年青學子背後,定有王文和陳循的影子,略微煽風燃燒就引發一場不小的風波。

於謙不解他在歡暢甚麼,“殿下,這清君側,清得但是......”

還未脫手,各家便派人前來領人,不是高官貴族,便是富商富商,明搶人歸去,乃至有人鬨到了聖上的麵前。

都城官學裡的學子不是出自淺顯人家,他們大多來自權貴之家,有的乃至是皇親國戚的後輩。

朱祁鈺嘲笑一聲,將函件扔到一旁:“他們覺得寫幾封信,就能擺佈朝政,老練至極。”

“本日之我,雖無實權,卻也明白何為國之大義!可未曾想眼下聖上之側卻有一群奸佞小人,他們口蜜腹劍,心胸叵測,以機謀私,廢弛朝綱。這些人,他們或以親信自居,或以功臣自誇,卻在公開裡結黨營私,欺上瞞下,使得朝政混亂,百姓刻苦!”

李要按大明律辦事,一提要將在場的統統學子押入大牢先打一百大板,以示懲戒。

肚子裡有點墨水的學子洋洋灑灑寫下一篇《清君側》。

旨意一出,滿朝文武無不獎飾皇上賢明,而錦衣衛則領命當即行動,分頭展開調查。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敏捷彙集證據,鞠問相乾人等。

他們以墨客之名,卻對朝政之事非常體貼,以為王文等人被捕是朝廷的不公,開端在都城表裡漫衍不滿談吐,乃至構造起遊行請願。

可不測再次產生,間隔都城另有兩天的路程時,十多位學子湧進了東西兩廠,拳打腳踢,宣稱要麵見皇上,直陳國事。

“吾雖不齒於那些奸佞小人,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擅善於權謀,若非老謀深算,又怎能在這龍潭虎穴中安身?吾輩雖故意為忠良鳴冤,但若無全麵之策,恐怕反被奸人所害。吾須得謹慎行事,方能保全本身,同時為忠良之臣討回公道!”

大抵掃了兩眼,看得滋滋有味:“於尚書你也來看看這文寫的不錯啊。”

“前古諸多親王如漢高祖劉邦之子劉肥,雖有封地卻無實權,整天沉湎於酒色當中,不問朝政。又如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吉,雖有勇力,卻因謀反被誅,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了局。自古親王便是一介浮名,不過是皇權的裝點。”

朱祁鈺拿著李要傳來的急信,嘲笑著:“腦筋裝了稻草,卻自發得是國度棟梁。”對這些學子的無知和莽撞行動感到不屑。

一場混戰在東西兩廠內發作,等著錦衣衛趕到時,東西兩廠已經有十三位探子被活生生打死,筋骨折斷,血跡斑斑的現場讓錦衣衛們肝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