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1頁/共2頁]
不待張浚開口辯白,王貫清道:“敢問宣判軍中,步、騎各有多少?”
“這幾日城外的巡查隊,都未發明金兵蹤跡。城內也有巡守,一查特工,二來糾察驚擾百姓的軍漢。”
張浚已經推動到富平,眼看著就要過新年了,長安的金兵、太原的金兵,大同的金兵,都冇有甚麼動靜傳來。
折月嵐又道:“如果西軍與張浚離心,則伯父持一支令箭,便可收了河西六路。”
“王某忝為宣撫判官,執掌河西六路,但涇源軍還需防備西夏,鄜延軍正在攻打延州,眼下隻要秦鳳,熙河、環慶、永興四路兵馬在此。”張浚誇大他對河西六路的節製權。
此為意猜中事,張浚毫不奇特:“請出去罷。”
“張中孚聽令,爾為帥,引萬人以鳳翔為依托,屯駐鳳翔城西北。防備北麵的夏人,嚴守防區,不準放半個西賊出去。長安戰事不斷,爾部一步不準後退。”
“第二道號令,發往鄜州呼延驟處,令鄜延軍解纜,攻取延州,隨後與我軍在長安城下彙合,不得負約。”
“宣判此言差矣,宣撫判官,宣撫使之佐屬也,乃是代宣撫領軍。”
“那……宣帥可遣一軍,打下石州,然後輕軍直赴張浚大營,奪了他的軍權。”
吳玠、劉錫、劉惟輔、吳璘、劉錡等將上前領命。
“表裡巡查隊呢?”
“那該如何做呢?”
張浚鼓勵道:“我軍若能複長安,自可東向大同,直薄燕雲。開疆數百裡,得名城重鎮無數。自此,河東河西再無索虜,唯我皇宋天威。各位將軍之勇,也必定婦孺皆知。列為將軍定然有封侯之賞。”
說完了,他想了想,又叮嚀兩句,世人躬身退下。
折月嵐道:“遣使,痛責之。”
他說道封侯之賞,諸將都鎮靜起來,又一人邁步上前:“宣判,吾等雖說要光複長安,但末將覺得,當殲敵為上,攻城為下。隻要與呼宣帥合力毀滅和河東的金賊,不愁長安不下。”
“張浚是不認你這個宣撫使呀。你叫他來援助汾州,他卻跑去打長安。”
自有記室草擬文書,待張浚用印後就會送往鄜州。
帥帳外走進一人,二十出頭,邊幅清謹,裝束整齊。見他頭帶唐巾,一襲青衣,腰懸長劍,劍柄上鑲嵌了塊纏絲紅瑪瑙。他向呼延庚長長一揖,道:“門生王貫清,見過宣判。”
張浚一看,說話的是劉錡,他不像聞聲吳璘吳玠的話那麼歡暢,而是沉聲道:“攻伐大略,自有都統製調劑。”又轉頭對曲端道:“請都統製調兵遣將。”
張浚重視到曲端將本身麾下最精銳的涇源軍派往防備西夏,心中大疑,但冇有叫破。
宣讚退下今後,呼延庚又拿起張浚的檄文細心看了看,帶著檄文去找折月嵐:“張宣判的檄文三妹可曾看過了?”
“要他提軍馬向前,過黃河,取石州,打通與汾州的聯絡。而我軍自可安坐於城中,靜候張望。”
“說閒事,”折月嵐抽回了手,“張浚既然把朝廷掛在嘴邊,宣帥就要幫他立名,讓天下百姓曉得,河東纔是與金賊的主疆場,張浚不來河東,就是避敵。”
張浚的這道檄文傳到汾州的時候,已經是建炎四年的臘月了,河東朔風凜冽,大雪飛舞,一時候不管金兵還是宋軍都不便變更雄師。
“聞聽宣判引軍來援,宣帥大喜。隻是金賊主力,儘在河東,宣帥要召西軍前去河東,與金賊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