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1頁/共2頁]
折月嵐心中氣惱,真想把宣撫使的印信拿出來,讓張憲瞧瞧。但轉念一想,本身這麼做,就是仗著呼延庚的權勢壓人,彆人定然不平。且先看張憲的方略如何吧。
世人吵吵嚷嚷,各抒己見。張憲一向默不出聲,折月嵐心想:“張憲畢竟年幼,壓不住局麵,全無上官的體統。”
原江、淮宣撫司水軍統製郭吉轉當匪賊後,也占有於宜興縣。嶽飛派人投信,以好言安撫,約他共同抗金。郭吉卻倉猝帶一百艘船,滿載財物逃竄。嶽飛聞訊後,號令部將王貴和傅慶領二千人追擊,俘獲了郭吉的幾近全數的人和船。
“守城且不說,先說出兵,我北洋六鎮,固是雄兵,但河北的金兵卻不輸於我等。”張憲皺眉道,“走最快的門路,從真定,入太行,必然剛過滹沱河就被人堵住了。”
滹沱河橫貫河北,穿過太行山,中轉五台山下,以紅巾水上的氣力,並非不成行。
“大兄去河東,就是走黃河,隻是聽聞在陝州,完顏婁室這虜酋正在圍攻李彥仙,我雄師從旁路過,斷不能瞞過老賊。”
張憲道:“如許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中軍官,取輿圖來掛上。”
張憲不再理睬折月嵐,宣佈散會了。
各將領都站了起來,抱拳領命。
仲春,嶽飛統軍進駐宜興縣,將虎帳屯紮在縣城西南的張褚鎮。
就是在如許的局麵下,嶽飛收到動靜,三河宣撫使呼延庚率軍輕兵冒進,突入河東,被圍困於平陽。
“從真定走井陘?”步鹿孤樂平叫了一聲,“也不是不可,隻消走水路,從滹沱河疇昔可也。”
知縣錢諶寫生祠敘說,“察人之情,猶以未至,皆欲圖象於家,與其稚老晨昏欽仰,如奉省定而後已”,故將嶽飛畫像“摹刻於石,庶廣其傳”。本地公眾的確將嶽飛尊奉為神人。
眼下已是建炎五年初春了,攝政王趙括從明州登船逃脫後,一向渺無訊息。
這時,俄然聽到“啪”的一聲厲響,張憲在上首一拍驚堂木,世人都溫馨下來。張憲道:“各位將軍的設法,都不無可取之處,本司將製定行軍方略,請各部遵循履行。”
“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因溫飽所迫,有的兵士乃至違令私出劫掠。小吏李寅向嶽飛建議移屯常州宜興縣。宜興知縣錢諶等人聞知嶽飛之威名,也特地移書嶽飛,歡迎他率軍庇護縣境,並說縣裡的存糧足供一萬甲士吃十年。
“那便是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完顏撻懶,完顏浦路虎,完顏婁室,完顏粘罕,完顏銀術可,全都被你招惹上了,我們紅巾成了眾矢之的。”
“完顏婁室這老賊不來便罷,如果敢來,便將他一鍋燴了。”
折月嵐見狀,有些忍不住了,她說道:“唉,線路還冇定,出多少兵也冇說,糧草軍器更無下落,如何就要散會了?”,
張憲站起家來:“嫂……三娘子,軍務本不當與外人言。但三娘子職位不普通,張憲與三娘子說之。我紅巾軍務,戰訓教肅,衣食宿行,決於行軍司,各部依令而行。方纔張憲了無眉目,才召各位將軍相商。”
“又怕他何來。”
嶽飛帶著近萬士卒和家眷,在蘇浙大敵大地上浪蕩,他空有抗敵之心,卻不能供應最低限度的衣食之類,供土兵們辭舊迎新之用。
“六鎮一出,河北金兵定然侵巢而出,前有阻截,後有偷襲,隻怕我軍會被困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