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1頁/共3頁]
城中軍民因官吏皆逃而降。十月二十五日,完顏婁室不戰而取平陽。
劉銳率軍在平陽大掠一日,囊括金帛後代出城去了。
完顏婁室的雄師真的是撤退了,他和完顏粘罕分兵後,兩草本就未幾,補給根基靠搶,汾州四周的村落早就被宋軍的潰兵吃得一乾二淨,步鹿孤樂平帶勝捷軍到來後又刮地三尺堅壁清野,村民要麼向南避禍去,(就是呼延賡在路上遇見的那一批災黎),要麼躲進了汾州城裡。完顏婁室到來,無糧可搶。魯智深又在金兵糧倉放了一把火,固然燒掉的糧食未幾,不過搞得民氣惶惑。汾州城的景象,也不是一兩天能夠打下來的。
林積仁急道:“劉統製,話可不能這麼說,你到我平陽,我將軍權全交於你,城中後代金帛任君享用,怎地本日說來與你無乾?”
就在完顏婁室圍攻汾州的第二天,十月十三日,完顏粘罕親率西路金兵主力,包抄了隆德。
張確嘲笑:“公莫待叛耶?”呼擺佈將李諤拿下,傳首四城。
城牆和護城濠之間有很多羊馬牆,約莫有一人高,擋住了金兵的視野。王稟事前預感到金兵會從這邊打擊,便在城牆上發掘了十餘個突門,常日裡用土磚諱飾起來,到了緊急時候便翻開用精銳凸起,金兵都在重視城門是否開放,以是直到宋軍從突門出了很多人來,方纔發明。
李諤信了這話,回報給張確,隨口勸道:“我等這三千兵,在粘罕十萬雄師麵前,不過螻蟻普通,不若給他酒食,放他偷偷疇昔,也好保全隆德府的百姓。”
十月十八日,完顏婁室過回牛嶺。
劉銳頓了頓,給林知府闡發情勢:“平陽乃是李宣撫當管,李宣撫被召,種安撫至鄭州以疾乞致仕,接踵差折參謀升宣撫判官權宣撫使事。李宣撫未至,諸帥及製置司統製官申發邊機筆墨五六日無與決。”即正牌的宣撫使李綱被召回朝廷,聲望最高的種師道又致仕,續任的宣撫判官折彥質又冇到,現在宣撫司的公文冇人措置。
林積仁長歎一聲:“無軍兵無糧食無器具何為可守也。”帶著家人連夜出城。
話降到這裡,河東西路安撫使、平陽知府起碼還要點臉:“此事畢竟不當,劉統製,你且退下,再做商討。”
張確眯著眼說:“給金虜酒食,金虜就過隆德而不入?”
林積仁道:“你是說……逃竄……”
“另有劉家大郎在前麵頂著,知府何必擔憂。”劉家大郎指劉光世,救濟太原時劉光世帶領環慶軍殘部和鄜延軍一部敵前轉進,朝廷一樣冇有究查。
完顏婁室軍至,山上守軍一鬨而散。
普六茹伯盛對著張灝彙報了這動靜,步鹿孤樂平道:“既然韃子要走,末將願帶本部追殺一陣,也讓韃子曉得我們的短長。”
楊可發分開平陽之時,曾建議扼守回牛嶺,劉銳也服從了這個建議,派二百人守在回牛嶺上。但劉銳做慣了將門虎子,對帶兵的末節毫不在乎,十月已是初冬,會牛嶺上的守軍既冇有冬衣,也冇有充沛的食品,每人每天隻要二升陳麥。軍士笑曰:“軍食如此而使我戰乎!”
張確派通判李諤去見完顏粘罕。完顏粘罕冒充道:“我今提兵問罪趙皇去,不攻你城。但將犒軍酒糧食斛來。我等乘夜疇昔。”
“畢竟他們折家是一家人,折彥質辦起外人來,可說不得,你不見姚古就被朝廷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