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1頁/共3頁]
“河北兵馬鈐轄王淵,自居忠義,而結韃虜,偷襲滄州,劫殺安撫。聞者無不大怒,末將也鄙人,提十萬眾而三日河間城陷,王淵已流亡京東,請大人發榜捕拿之。”
呼延庚在樊瑞走出去後,帶領諸將來到大堂坐下。眼下攻占了河間府,絕非萬事大吉,另有好多事情要措置。
“今張益謙已死,河北無首。末將也鄙人,誠惶誠恐,願聽大人號令。懸河間之榻,不敷以表末將之盼;書南山之竹,不敷以表末將之望。”
呼延庚又搖了點頭。
聽了幕僚的建議,杜充不屑撇嘴,道:“水落石出,那有甚麼用,金賊縱橫河朔,本帥還能到河間去拿他?哼,他敢去打河間,對文官脫手,膽量不小!藐視他了,藐視他了。”
呼延庚搖了點頭:“要非機遇偶合,戔戔些許內應,起不了太高文用。”
提到大名,杜充臉上一陣扭曲。
要提及來,他的體例很簡樸,每到一個州縣,先翻閱官員們的檔案功勞,然前麵見考覈,接著視其官員人數,定一個裁汰數額,去粗存菁。最後,將王貫清的東海書社皋牢的讀書人,汲引補缺。
他煩躁地揮了揮手,道,“接著念。”
後堂清算了幾間房,供呼延庚等人歇息,走到高鷺的房間門口,呼延庚微微一蹲,一把將高鷺抱離空中,將她抱到屋子裡。
“看呼延庚這封信的意義,是王淵殺了張益謙,如何我傳聞,王淵旬日前已經跑到濟南府去了?”
他把重點放在了整編降軍上。
“那你要如何?”
張益謙一死,他在河北新募雜牌近兩萬,幾近一箭未發,儘數投降。呼延庚冇那麼多的人把守,乾脆悉數閉幕,情願參軍的,重新體例;不肯意參軍的,聽其回家。新卒本來就是被強征參軍的,九成挑選了回家。他們一歸去,人丁相傳,百姓們無不戴德戴德,民氣略微穩定。
高鷺心中還是模糊的有些委曲,但事情終究有個成果,也感受如釋重負。
杜充在房間裡轉著圈兒,設身處地想了會兒,不由毛骨悚然。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點齊了兵馬攻城,殺文官。如許的宋將,豈不是比金賊還可駭。本身要站出來痛斥呼延庚,要求朝廷嚴辦麼?
現在內部的金兵非論,就在河北東路,臥榻之側,另有李成這個隱患。呼延庚喚來十來個親兵,將一封手劄給李成送去。呼延庚曉得李成在汗青上的惡名,他信賴以李成的性子,不會不識相的。
措置體例可謂快刀斬亂麻,除將州和縣兩級衙門歸併,將河北東路變成路――縣兩級機構,他不能任命知縣,便任命各縣掌書記,代掌縣事。
張彥橘已經解纜,巡查河北東路下轄的各個州縣。南麵的棣州還被李成占有,張彥橘巡查的是河間、滄州、清州、霸州、莫州五個府州。
“他聘請我去河間?”杜充驚詫,繼而大笑。好聽話大家愛聽,呼延庚言辭誠心,誇了他那麼一大通,他明知不成信,到底表情好了點。
“都統製神機奇謀,無形當中便佈下了內應,我軍怎能不堪?”
河間是個大城,霸占後事情很多。張彥橘帶來了很多河北東路轉運司的官員,城中的戶口、圖籍、田畝、府庫糧錢,各項都有專人賣力。呼延庚不必親力親為,這是當藩鎮的好處。
“我軍得勝的啟事,當首在都統製運籌帷幄,其次諸位將軍奮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