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1頁/共2頁]
“要懲辦他,卻也有難處。”張彥橘道,“在大要上,盧俊義與金人並無來往,朝廷與金人作戰,盧俊義還襄助很多,大名城破,住民避禍,盧俊義多有施助,不然也得不到河北玉麒麟的名號。”
“故而現在要對於盧俊義,會顯得是我軍和‘鄉賢’搶糧食,爭地盤?”
“回易。”
“喔,糧食雙軌製。”呼延庚經曆過糧票期間,天然曉得有一些“私糧估客”,用小餬口用品調換農夫手中的糧食,然後到都會中高價出售。盧俊義大抵就是做的這類事情吧。在糧食供應不敷的環境下,天然有人這般冒險,待糧食產量極大豐富……算了,在宋朝冇能夠的。
柴進是呼延庚最體味的,大周後嗣,在建炎二年,呼延庚還操縱流民的壓力,向柴進征收夏稅和秋稅。柴進現在就是死死護住自家在河間和滄州的地步,該交的兩稅一文很多,對其他的要求虛以逶迤。
對呼延庚這不太好聽的愛好,張彥橘也有耳聞,貳心下暗笑,答覆道:“之前的確有個扈家莊,不過當年被梁山賊寇攻破,扈家宗子扈成去投了西軍,眼下不知到了那裡。扈三娘……以扈成去西軍的年份算來,這扈三孃的年紀現在也不小了,安撫大可不必操心。”
“祝家莊是南麵的豪強,在金賊占有河北東路的時候,曾經與李家莊、喬家堡等一起占有樂陵,自稱城主,待安撫規複河北,特彆是斬殺了張益謙這個背叛,祝家就退出了樂陵,據本莊自守。”
“雖說都是豪強,來源卻大不不異。”張彥橘身為河北東路轉運使,政務一點都冇擔擱,對轄區內的景象把握得清清楚楚。他一家一家的向呼延庚分辯。
“在前遼的時候,宋遼兩國互市,曾家是北地漢人,在薊縣很有一些人脈,熟諳些遼國的朱紫,在薊縣城門外運營榷場,坐得好大買賣,曾家將這榷場修成塢堡,占了下來,這榷場成了他獨家的買賣,喚作曾頭市。金賊也在這曾頭市裡出售人蔘貂皮,調換鹽鐵。金國滅遼侵宋,這曾頭市仗著和金人的乾係,在大名又開了一個榷場,在滹沱河邊又侵犯了幾個塢堡。”
“對如許的私糧估客,唯有殺一儆百。”呼延庚恨恨地說。
“東岸和西岸都有,僅僅是占下東岸的幾個塢堡,無濟於事,就算把滹沱河沿岸的塢堡都毀了,我們也切不竭東西兩岸的聯絡。”
“樂陵?”呼延庚模糊有個印象,樂陵城守叫李應,保甲虞侯是焦挺,當時本身忙著與金兵作戰,冇有重視,這兩人莫不是對應了水滸中的人物?還是說本是在汗青上留下名字的人,被施耐庵拉做龍套了?
“他在金賊破城之前,就帶著家小分開了大名府,族人並無被金賊所害的,與金人並無死仇。”
“那道一定冇有。盧俊義將在大名府的財產發賣,換得銀兩,都在河東諸府買田置地,但因為兵亂,並未從官府領得地契和田單,也冇有入魚鱗冊。自安撫規複河北以來,將無主之地劃入保甲,此中多有盧俊義所買之地。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盧俊義心中的痛恨,可想而知。”
呼延庚麾下的節製區,與金兵節製區,大抵以滹沱河為界,東邊就歸呼延庚實際節製。
“玉麒麟原名盧俊義,是大名府人士,家中財產把持了大名兩成的街麵。自金兵第一次圍困大名以來,盧俊義就將財產遷出了大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