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碧波儘染英雄血(十七)[第1頁/共3頁]
王正見雖是太原王氏長房嫡派,卻向來都不是東宮一黨的親信,隻是前些年權相李林甫逼迫太緊,東宮才俊殘落,李亨不得已將死馬當作活馬醫,對王正見幾次拉攏,不吝讓建寧王屈尊迎娶王正見的庶女。
疏鐘平野闊,青柏夕霏凝。
王正見對東宮還算恭敬,但在朝堂爭鬥中,卻並未始終與李亨同進退,乃至放縱兒子王霨多次三番粉碎東宮的運營。故李亨對王正見之死並不是特彆在乎,且他早已籌算用更聽話的元載取而代之。
露布星火馳,紛至天子墀。
“誌向弘遠……”杜環心中嘲笑連連:“謀剌思翰一回弓月城,就擯除素葉居商號,封閉門路。然小郎君早在磧西諸城埋了數不清的眼線,豈不知葛邏祿小牙的兵馬暗藏南下,逼近素葉河穀;李定邦受命拜訪沙陀部,意欲借道;阿史那暘率軍潛入費爾乾納盆地,埋伏在拔汗那國中。忽都魯,汝恐難以想到,若非小郎君顧念伊月小娘子,及時通報動靜,突騎施人將死無葬身之地……”
“稟告特勤,朱邪儘忠忽率大股兵馬逼近素葉水北岸,意欲渡河!”
“王正見身故,素葉軍近乎全軍淹冇,平盧叛軍攻占青密二州,永王竟美意義露書記捷。”膜拜在地的李泌腹誹不已:“更糟的是,朔方軍在雲州城下遭受偷襲,西退百餘裡。叛軍高秀岩部騰脫手來,隨時能夠西進關中或南下雁門關。大好局麵,毀於一旦,孰之過也!”
李泌一腔憤激,但他明白,賢人不遺餘力鼓吹永王之功,天然是為了壯朝廷之威名,定天下臣民之心。隻是如此大張旗鼓,與當年恩寵盛王如出一轍……
接二連三的壞動靜令躊躇不決的忽都魯痛下決計。
“撤!父汗當年告我,要懦夫斷腕;mm也講過當斷則斷的事理。既然唐軍已至,多留無益。”
李亨舉起酒杯,將醇酒緩緩倒於地上:“可惜,忠嗣兄,汝為何不能聽吾之勸,非要在石堡一事上觸怒賢人,導致官爵被削、身陷囹圄、非命漢東。”
十月胎恩重,三生酬謝輕。
“自當如此!”蘇魯克心領神會。
“唉,好端端的,如何鬨成這般地步!”高舍屯感喟不已,煩惱拜彆。
不過據李泌所知,通濟渠之戰結束後,北庭軍的王勇、蘇十三娘,素葉軍的李晟、南霽雲、雷萬春、劉驍、李達和倖存的素葉軍士卒皆消逝得無影無蹤,王霨身邊隻剩盧杞、柳蕭菲及數名義學學員。
“共紓國難乃某輩之責。”高舍屯搖手道:“吾本就躊躇是否插手碎葉戰事,無法兵微將寡,若非兩鎮兵馬趕來,突騎施人豈會等閒撤兵。”
而在永王得勝露布到達長安之前,長安西郊的同羅蒲麗已率素葉鏢局的人手夤夜向西,西郊莊園內空蕩蕩的,彷彿向來冇人住過。真珠郡主阿伊騰格娜也隨之而去,麵對宮中的責問,駐守西郊的沙陀部葉護骨咄支一問三不知……
“陛下聖明!”殿內群臣紛繁膜拜慶祝。
“五萬馬隊!”賢人按著扶手站了起來:“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大唐幅員萬裡,忠貞之士恒河沙數,何愁叛賊不滅!”
“傳旨,封素葉郡主阿史那霄雲為素葉公主,擇良日下嫁葛邏祿葉護謀剌邏多。”
“……突騎施部望風而逃,碎葉之圍遂解。葛邏祿高低感叩天恩,征發控弦之士五萬,為陛下前驅,擒殺安賊。昂首懇請陛下賜素葉郡主為葛邏祿可敦,葛邏祿將世世代代為陛下鎮守西陲。臣阿史那暘、高舍屯、杜環、段秀實、謀剌邏多頓首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