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逆子,還給朕藏了多少驚喜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議
翻页 夜间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議[第2頁/共2頁]

李承乾臉上無光,從明天踏進宣政殿那一刻開端,他就盼著李世民不要提起這件事,但是戰事告急,涓滴冇有幸運的餘地。

是以這一次討伐薛延陀受挫,讓李世民大為不滿,而率軍出征的將領又多是太子李承乾力薦的親信之人。

大殿之下,群臣開端竊保私語。

李泰的話大要上彷彿是在給李承乾擺脫,實際上倒是陰陽怪氣,假借吳王來反襯出太子的故步自封,庸碌無能。

以後李世民又提及另一件事,卻讓李承乾更加汗流浹背,膽戰心驚。

他挪著癡肥肥胖的身子,上前稟報導:“父皇,之前吳王上書曾提到過對薛延陀的觀點,也保舉了幾員大將能夠勝任本次出征,現在想來那真是一番真知灼見,可惜太子並未采取他的建議。”

這件事情的產生,直接突破了原有的次序均衡,氣力較為強大的新羅遣使來向大唐求援,這讓李世民對高句麗大為惱火。

“不過兒臣懇請父皇不必過於苛責太子,畢竟皇兄久居廟堂,連長安城都冇有機遇出去幾次,他但是一向在用心學習打理朝政啊,哪有像吳王那樣的機遇能夠在邊陲上陣殺敵,力保一方安寧。”

不曉得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可那封信足以證明太子李承乾私底下跟高句麗有所來往,這絕對是冒犯到了李世民的逆鱗。

目睹風向對太子倒黴,長孫無忌慣常開端站出來護犢子,他向李世民發起道:“陛下,我軍北上時已是即將入冬的季候,本地卑劣的氣候環境都對行軍作戰產生嚴峻影響,固然初戰倒黴,但並未招致大敗,目前如果臨陣換將對全軍的士氣也是極大的影響。”

因而李承乾上前一步,稟報導:“父皇,目前我軍隻是遭受小小的挫敗,幾位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的忠勇之士,他們定當能夠穩住陣腳,緩緩圖之。”

李世民一貫非常正視帝國對內奸的威懾力,是以在他的治下,唐軍曾北擊突厥,遠征高昌,千裡奔襲吐穀渾,不斷向周邊的外族鄰邦揭示著強大的軍事氣力。

吳王在成州帶領一幫老弱殘兵擊敗突厥雄師的戰果,在傳到長安後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現在朝中有人乃至收回瞭如許的論調,說吳王是浩繁皇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個。

李世民手中攥著一份來自帝國北麵的告急軍情,自月初北上討伐薛延陀的雄師出征以來,已經數次在疆場上遭受挫敗,原定作戰打算遲遲未能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