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魏食貨誌 - 第71章 銅雀台十三

第71章 銅雀台十三[第1頁/共3頁]

《十五》此魏文參軍,卽其行役門路所經見而興慨也。古辭有《十五參軍征》詩,疑卽此《十五》,而魏文擬之也。……《水經注》:「魏文帝獵於大石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乾按:溪穀統統楩楠芝草,以比國度富庶。雉雊雞鳴虎嘯,以比讒黨比周。操後妻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植性機靈,多藝能,才藻敏贍,操愛之。丁儀、丁廙、楊修數稱植才,勸操立覺得嗣。此詩所指雉雊雞鳴,則儀、廙之屬;虎嘯風起,則植也。(同上卷五)

《短歌行》思親之作,哀情盤桓。用鳴鹿飛鳥比體甚切。一意承接,異於孟德者矣。

《燕歌行》二首([秋風蕭瑟氣候涼]篇)此七言一字一韻體,又與《柏梁》分歧。《柏梁》一句一意,此連緒相承。先人作七古,句句用韻,須仿此法。蓋句句用韻者,其情掩貶抑徊,中腸催切,故不及為激昂曠達之調,卽篇中所謂[短歌微吟不能長]也。故此體之語,須柔脆盤桓,聲欲止而情自流,緒相尋而言若絕。先人仿此體多不能佳,常常以粗直語雜於其間,失靡靡之態也。([彆日何易會日難]篇)次篇便不及首篇之婉約,然猶不失風味。

《代劉勳妻王氏雜詩》二首([翩翩牀前帳]篇)此章心傷斷絕,借物形己。([誰言去婦薄]篇)此章拳拳不忘,情懷忠誠。初不言司馬氏女,略露怨懟,甚得脾氣之正,語不須琢,婉曲纏綿矣。

陳祚明

《月重輪行》名言古調。

《釣竿》言所挾非所求也,淵深而魚藏,行路之好,是陸地求魚,猶孟子所謂「緣木」也。雖又芳餌,意何所為。故求材必於大匠之門,取貨必於五都之市。(以上《樂府公理》卷三)

《陌上桑》極仿孟德,荒荒蒼蒼,其情悲苦。[稍稍]句佳,足知參軍之久。

《折楊柳行》,音節高古。[四五日]語便作致,速則太速,遲則太遲,此之謂速矣。[茫茫非所識],正使果爾,亦複何歎?此意含蓄,校下文所辨尤深。子桓言神仙則妄言也,疑神仙則但疑也,不似孟德有沉吟之心。凡詩中言神仙有二途:高士逼真懷想,得誌人有托而逃。如此,則芝丹鸞鵠,都非浮響。舍是妄譚,皆所謂躭詞翰,偶然旨者。故詩以由衷為貴矣。

《清河作》辭旨宛轉相抱,亦以天然獨勝。

《秋胡行》前後屢照應,章法圓警,一日三秋之思,言之極其切至。

《芙蓉池作》建安正格,先人非不追做,然正不易似。試細玩味之,[雙渠]四句,寫景何其活潑。[飛鳥]句,健。[丹霞]二句,光芒鮮麗。結四句,俛仰有情。蓋佳處本在詞語以外,非渠木枝條雲目諸字有異也。以辭求之,末矣。

子桓筆姿輕俊,能轉能藏,是其所優。轉則變宕不恒,藏則含蘊無儘。其源出於《十九首》,淡逸處彌佳。樂府雄渾之調,非其本長,間學孟德。惟《大牆上蒿》、《豔歌何嘗》二首,諧臻其極,愈多局張之跡。氣不充,故局;力不及,故張。然極其體量,亦克赴之。至於豐神婉合,掩映多姿,覺亦擅獨造之勝。魏文帝詩如西子捧心,俛首不言,而回眸動盼,不過不幸之緒。傾國傾城,在絕代才子,本偶然動聽,人自不能定情耳。

《長歌行》嚴滄浪以「岧岧山上亭」其義分歧,彆為二首。乾按:……魏文「西山一何高」篇,亦當以「彭祖稱七百」為《折楊柳》本辭,慨歎愚夫妄傳而作。而以「西山一何高」為豔。必欲合而解之,則有不成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