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1頁/共2頁]
桑維翰說:“陛下請歇雷霆之怒,如此小兒不敷皇上生機,想他不過是嘩眾取寵罷了。聖上如果怒而出兵,恰好中了這小賊的奸計。”
蜀中的孟昶正調兵遣將,籌算趁晉軍南下,一起伐晉,一起伐南平,撈點油水趁便報了百裡無忌的一箭之仇。可現在也隻好偃旗息鼓了。
隻聞聲他吼怒著:“此蠅蚋小兒欺人太過,某封他節度使,竟然恩將仇報,如此不知好歹的畜牲。傳某諭,本日起兵,南下討伐,某要抽他筋扒他皮方能泄心頭之恨。”
這類戒令的呈現使各個權勢目瞪口呆,這就是大晉天子賜與抗旨不遵的百裡無忌的懲戒?
“那小賊有何奸計?”
徐世銘有些吃不住勁,問道:“某說錯話了麼?”
這是明目張膽要造反啊。
徐世銘固然心中嘀咕,為何百裡無忌如此仇恨晉帝石敬塘,如何說人家也是自承正統,天下各地諸候多數名義上尊奉。但見無忌不象意氣用事,也就不便再勸了。
“請先生捉筆,寫一篇駁斥戒令,並怒斥晉國天子割土賣國、賣祖求榮,號令各國眾起攻之的檄文,一樣行文各地。”
見過天子斥責大臣的多了去了,還真冇見過大臣傳檄攻訐天子的。
想這石敬塘莫不是上輩子獲咎了百裡無忌?
哎,那得有多大的仇啊,徐世銘搖點頭走了。
晉天福三年七月尾。
“聖上試想,臣被主戰派趕離聖上身邊,現在海內內鬨頻生,晉國的親遼政策已經轉向,加上北漢對晉國又是虎視眈眈,西邊蜀國更是日夜窺測。此時聖上若出兵南下,萬一後院失火,必悔之晚矣。”
噗……。口中的茶水差點噴了徐世銘一身。
但仗不打了,天子也不能讓人白罵啊。因而找些“文人雅士”再次草擬戒令,詔告天下,斥罵百裡無忌無君無父,無情無義,不知戴德,恩將仇報等等。
書記一出,天下再次嘩然。
此舉令天下統統覺得晉軍將要南下的人大跌眼鏡,堂堂一中原大國天子,被名義上的治下藩鎮的部屬經略史罵了,竟然隻想到回罵。石敬塘的帝王莊嚴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而身在江陵府的南平王一邊讚百裡無忌還算有點知己,一邊怒罵這小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無緣無端去招惹石敬塘那煞星做甚,正擔憂石敬塘南下禍害荊南呢。聞聽石敬塘不南下,隻回罵的動靜也不由傻呆了,這唱的是哪出啊。
戒令中激烈抨擊百裡無忌目無君父,擅自鍛造火器,殘害鄰國等等的罪過。
桑維翰的話如同一盆冷水完整澆滅了石敬塘肝火。
石敬塘在宮中大發雷霆,已經摔碎了數十個杯?,踢壞了幾十個桌凳,撕爛了幾十塊錦綢。
當百裡無忌從徐世銘手裡看到這份戒令的時候。
天然少不了夔、萬、忠三州的一份。
實際上百裡無忌方纔在聽到徐世銘說分辯時,想到的是這老滑頭竟能曉得言論爭。
“服從。”
南平國夔萬經略使百裡無忌擬寫討檄文書書記天下,怒斥晉國天子石敬塘賣祖求榮,不知廉恥,屈身事遼,割讓地盤,號令各地藩鎮及天下豪傑群起討之。
桑維翰剛聞知此事,就特地趕來。他曉得石敬塘看到此檄,必然會怒而出兵,以是特地趕來勸止。
桑維翰撫掌讚道:“陛下良苦用心,自會由後代史官獎飾。不過,此時卻不能對南平用兵,皇被騙以國事為重,臨時啞忍,待今後安平火線,再行南下,必報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