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頁/共3頁]
臣真述曰:泰初,大道之行,上德不德。是以,其下之人但知其在上有君罷了。蓋日用而不知是也。至於中古,仁德兼施,恩德日及。是以,愛而親之,美而譽之,其事漸著。其次以義為治,小罪用科罰,大眾興甲兵,是以畏之。其下以禮為治,禮煩則亂,誠喪欺生,是以侮之。又信不由衷,人不信矣!飾詞相詐,猶或貴言。悲夫!是以,王者當宜成不居之功、守不敗之事,使百姓不知帝力、皆謂我自但是然,善也。
臣真述曰:此車器及室三者,皆取其因無而利有,因有而用無。故引之覺得證。何者?夫五兵之屬,亦當其無,有兵之用。且弦矢之利以威天下,不必傷人然後為用。故知兵者備之覺得有,戢之覺得無,此即用其所不消者也。蓋無之覺得用,亦明矣。
臣真述曰:夷者,夷易之稱。所謂天之道,故可視而不成見也。希者,依違之稱,所謂地之道,故可聽而不成聞也。微者,精美之稱,所謂人之道,故可搏而不成得也。然天雖清光運轉,終不為曒潔以自顯也;地雖安好博厚,亦不為含混以自幽也;人雖生生無窮,終不為彆離以自負也。故曰:“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兮不成名也。”是以,散而陳之,則為三才;合而渾之,則為一德。故曰:“複歸於無物”。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此以上又言萬物因無入有,從有歸無,惚有恍無,故雲忽恍也。又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此言自三而複一,無始無終;從一成三,無終無始。故令人君執此上古有為之道,以治當今馳名之物也。有為者,亦謂無兵戰之事也;馳名者,謂軍國之務也。故能知始,樸實之義乃可為道之法紀也。
《致虛極章》第十六
《太高低知章》第十七
《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寵辱若驚章》第十三
臣真述曰:夫天之道,常清虛太極,忘我於覆燾;地之道,常沉寂博厚,忘我於亭毒。則是陰陽各得其恒,故交與萬物俱得儘其天生之理。故曰:“萬物並作”。複者,其見六合之心,故曰:“吾觀其複”。夫物芸芸者,生生之謂也。生生之理儘,故各複歸其底子,以守其靜。是則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言萬物儘無大傷,各得複其性命,以足天然之分,便可謂得真常之道也。故賢人能知此真常之道,則是明白四達無所迷惑也。若人君不能知此真常之道,而乃縱其嗜慾、妄作不祥、興動兵戈、風行毒螫,則必有凶災之報。故曰:“妄作凶”。又知常容者,言貴爵若能容人畜眾,則可謂至公忘我。至公忘我,即霸道自著;霸道自著,則其德象天。德象天乃可與之適道,既可適道,天然能長且久。故得終竟千齡,必無危殆之患也。
臣真述曰:夫兵者,情麵之所恃賴也。且匹夫之徒,帶三尺利劍,持數寸匕首,至有憑淩天子,劫脅諸侯,或邀盟於前,或請命於後,常常而得矧乎!當九五之位,全億兆之師,尊居一人,下臨萬物,乃知持盈不易,揣銳實難!故曰:“金玉合座,莫之能守。繁華而驕,自遺其咎。”此道君又以時人最所重者金玉,故指覺得戒。冀其能保惜之用,存兢惕之意也。此又特戒其貴爵,令守彼謙沖,去茲奢泰,永言伊戚,無至自貽。故下文又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此言“身退”者,非謂必使其避位而去也,但欲其功成而不有之耳。故經雲:“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其此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