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1頁/共2頁]
玄慈抬手製止他,持續道:“開認識界後,便是世人所雲佛陀位。此境需證道智、果智、省察智。前二者身心已然出世,非在人間,最後一智,又重回人間,檢驗過往己身之道、之果……”
到了後山溪邊,一道紅色的粗陋矮牆圍著座孤零零的佛堂,這裡便是方丈玄慈平常修行的地點。
首坐稟告過以後便出去了,等他走後,方丈玄生看向方丈玄慈,道:“師兄,道門已經有所察知了。”
玄慈點了點頭,持續道:“六認識非本源,乃外相,是故我們真正修行的,是十六觀智,以此竄改本心中的妄執,廢除名色之惑,以求此岸。這些年我常常回顧,由第一名色辨認智,到第十三種姓智,實在均在人間世。你現在已是種姓智了,此乃身識界顛峰,世人稱你一聲菩薩,實在還是在人間之間。切不成妄自負大,須知你身不活著間,心還是活著間,尚未擺脫桎梏。要曉得愛人、曉得為善,曉得統統皆苦,明白萬法如煙,不因己身已入賢人種姓而鄙薄世人、超出世人。”
玄慈淺笑著看向首坐,表示他入坐,因而首坐取過一個蒲團,坐在兩人身邊,道:“剛纔收到天龍院金針堂書牘,說是道門在土蕃大小金川一帶來往滋擾,扣問各寺有無和尚在那邊。如果有的話,必然要提示他們留意,修為不敷者,還是儘量暫避鋒芒的好。我深思著,廣真師弟這些年常常在南邊出冇,想要聯絡上他,提示他一下。隻是方丈師叔曾經交代,不要主動和他飛符聯絡,故此特來稟告。”
道智是十六觀智的第十四智,也是入佛陀境後需求麵對的第一個坎,玄生現在已經在菩薩境顛峰,或許一個機遇到來,便將邁入佛陀境,故此玄慈對道智的闡述最為詳確,玄生本人也聽得極其用心。
首坐來到後院禪房,徑往方丈院行去,卻冇見到方丈玄生大師,聽方丈院僧值說,玄生大師在因花樣,因而又轉向因花樣而來。
方丈玄生點了點頭,道:“此事我已曉得。廣真的事我來管,其他寺中之人你查點一下,如果有在南邊的,都讓他們返來。”
廣真是太慈寺的衣缽僧,在寺中僅僅居於四大班首之下,更兼身為方丈玄慈的親傳弟子,是以就連首坐也不知其去處,僅曉得他這些年經常外出,一年倒有大半年不在寺中,是以道:“若見他回寺,讓他來見我。”
玄生點頭:“師兄說得是,師弟服膺。此境非名,名無實相,師兄常常教誨我們,此為修行之梯,助力攀越,若賴此梯修行,便是舍了底子,永久隻在此梯之上。”
玄慈卻冇有答覆他的話,而是俄然提及了佛法修為:“我等修行佛法,開六認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認識,世人稱你為菩薩,尊我為佛陀,實在你我皆知,都隻在西方之門外盤桓罷了,那裡就敢如此妄稱?”
講完了道智,玄慈接著說果智,講完果智,接著說十六觀智中的最後一智,省察智。比及全數講完,已經疇昔了一天一夜。
二人沉默對坐,很久,玄慈問:“都記著了?”
玄慈點了點頭,冇有說話。
右邊這位老衲則比玄生身量小很多,坐在蒲團上,瞧這身形隻要玄生一半大,白髮白鬚,顯得格外衰老。這老衲恰是西夏佛門的五大頂梁柱之一,證就佛陀位的玄慈大師,國主賜封的佑聖護教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