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顧命[第1頁/共2頁]
這句話讓前麵很多代表都悚然動容,沾沾自喜者有之,暗自光榮者有之,愁眉苦臉者有之,心若死灰者有之,不一而足。
至此,全部環節順利結束。
陳洪道:“請兩位方丈和諸位大人商討陛下身後事。”說罷退至一旁。
趁這工夫,百官已在殿前排好班次,一如上朝之日。夏言又讚歎了張略幾句“雄兵”、“細柳”之類的話,等百官整次結束,望向身邊的趙然。
但趙然緊接著又向顧騰嘉和夏言道:“撤除這五位,我還想保舉三位,不知是否可行?”
一句話,重新厘定內閣坐次。
與代表們見禮已畢,趙然道:“京師新定,諸君請隨貧道入宮,共商大計。”又向夏言道:“後緒諸事,地點龐大,貧道是清修之人,奈不得這些瑣事,閣老為當朝首輔,還請閣老主持。”
朝官一列排頭的位置交給了夏言,無庸置疑,也不需多說;平叛雄師這一列,顧騰嘉想把排頭的位置讓出來給趙然,被趙然回絕:“端方就是端方,您是文昌觀監院,我是玄壇宮方丈,您就該在我前頭。不然傳出去今後,天下如何評說?他們如何效仿?那不是亂套了嗎?”
趙然又道:“大行天子去世,後續事件極其煩瑣,禮部於此熟稔通透,又是當辦的衙門,為何不乾脆請禮部尚書會同總辦呢?想必禮部諸君做起事來也能更經心、更得力。”
顧騰嘉淺笑點頭,夏言道:“趙方丈有定鼎之功,有甚麼建言,固然叮嚀。”
陳洪由殿中而出,率內官諸監的大寺人們八字排開,斜列於廊柱前,寂靜以後,頓時哀嚎一聲,口中高呼:“天子陛下龍馭上賓了――”
趙然衝夏言點頭表示,夏言出班向百官道:“情勢已明,逆齊王弑君,如何議罪都是後話,本官覺得,搶先為大行天子入殮為安,清理奉天殿,諸君覺得如何?”
陳洪作為目睹當事人,現場講授一番齊王如何將天子擄至大殿,如何迫其禪位,又如何將其害死的顛末,聽得百官儘皆變色,群情澎湃,齊聲痛罵齊王的大逆不道、狼子野心。
嚴嵩剛纔一向心存忐忑,特彆是趙然沉吟的那短短幾個呼吸,直到瞥見他點頭承認,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殿前頓時一片慘哭聲,百官淚如雨下。
夏言也不客氣,當廷保舉總辦之名,他一共保舉了五位,顧騰嘉、趙然、他本身、嚴嵩、徐階,這是三位內閣大學士。按事理這是名正言順的,但現在這類特彆時候,刀把子在道門一邊把握,是不是真的名正言順,誰也說不好。
夏言本就是首輔,前些光陰因彈劾之故而上表辭呈,那是無法之舉,本日局麵分歧,自是當仁不讓:“方丈自謙了,言願助方丈廓清朝堂,還天下承平。”
最後一名,趙方丈又會發起誰呢?在百官的等候中,趙然道:“另有一名,貧道發起裕王千歲。我們都曉得,父死子葬之,陛下去世,如果冇有他的兒子出麵主祭,怕是鼓吹出去,天下人都會笑話的,此為人倫之道。”
奉天殿前,張略手按腰刀,率數十甲士於二十七階之上恭迎,夏言見了,上前握住張略的雙手,誠心道:“張批示使深明大義,起兵平叛,可比古之名將,為大明鎮國柱石也!”
天子駕崩的動靜已經傳出宮外,趙然偶然封閉動靜,也不必封閉動靜,全部京師都在他的節製之下,封閉這條動靜冇有任何用處,反而輕易讓人丁舌,令販子間諸多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