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烏塘初法事[第1頁/共3頁]
趙然稍等半晌,喝了聲“嘟――吉時已到,開壇!”實在他本身都說不好甚麼時候算吉時――出門前忘了翻看道曆,這句唱喝純屬扯談。
在趙然看來,烏塘是他近年來在穀陽縣所見過未幾的風水寶地,若與澎湃大氣的無極山比較,這裡該當算作小家碧玉,卻掩不住那股朝氣盎然。
趙然見這院子非常狹小,叮囑管家讓人重新騰清一番,但周遭還是不敷利用,原定的齋醮儀典便又縮減了幾分。他從竹箱中取出各式器具,在供桌上布了個內壇,請北陰酆都大帝靈牌正位;然後結絲絛為六門,意示陰曹地府六官,各鎮符紙;又燃九宮燈――酆都帝君生辰玄月九日,以九宮燈可相招……
怪不得這位方師兄不肯意去烏塘,敢情這廝身無金石花草,便“息了求外財的心機”,懶得去羅鄉宦那邊“白搭工夫”。
羅鄉宦胖胖的肚子藏在肥厚的羊絨大氅中,看上去儘是富態,若無人相告,誰也不知此人二十歲前曾過著幾近三日兩餐的費事餬口。
趙然以餘光瞟了瞟羅鄉宦,果見他正在皺著眉頭細心辯白,因而不敢怠慢,朗讀之時趕緊又快了幾分。趙然心下忸捏,暗道公然不負這一年來每日早課的苦功,如果冇有早課上快速連誦九遍道門一百零八戒的嘴皮工夫,本日就要被羅鄉宦抓個現行了。
第二天大早,趙然清算了一個小竹箱,塞滿從庫房領出的各色齋醮器具,踏著清爽的晨雪,與方致和一併連袂下山。竹箱分為高低兩層,能夠背於身後,狀如趕考招考的墨客所用之考籃。上層綁好了絳色僧衣和方頭道鞋,基層存放著絲絛、青繩、法燈、銅鏡、銅鈴、符紙等物,中間繫著柄兩尺長的桃木劍――這便是他行功設壇的全數產業。
方致和招手換來一駕牛車,嬉笑著向趙然道了彆,自往穀陽縣城而去。趙但是坐上了羅鄉宦家派來的馬車,前去烏塘。
唱罷,趙然將青詞往空中一拋,抽出桃木劍向上驀地斜刺,寫著青詞的符紙被桃木劍戳中的刹時轟然炸開,化作一團火星。趙然側耳一聽,旁觀的羅氏親眷不約而同齊聲驚呼――這申明結果傑出,符紙的感化起到了。
也不知何時起,佛道越來越不融於水火,相互間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道門支撐起大明朝,佛門則在西方立起以吐蕃和夏國為代表的大小佛國,兵來將往,國戰不止。也是從這時候起,佛門在法會上增加了祈福還願的內容,道門則彌補了超度亡魂的停業。
羅鄉宦微微頜首,和趙然見了禮,引趙然入堂上用了一盞茶水,簡樸講了講出處:“我家孫兒三日前莫名而殤,便上山相告,請貴院來人作法,覺得出七下葬,這趟便有勞趙道長了。”公然不是嫡孫,乃是庶出,故此頭七便要下葬,不然也不是趙然一小我能夠忙活得過來的。
趙然緊走兩步,合十頓首:“貧道趙致然,見過老先生。”
趙然聽的出神,方致和便講得更有興趣了:“你道姓羅的為何如此小家子氣?此乃本性使然,他幼時貧苦,故此關照自家財帛便緊。不過此人倒是有一樁風雅之處,他極好金石花草,為此脫手豪闊。師弟你如果有甚麼好玉石好寶貝,或者甚麼奇花異草,明日便可揭示出來,他必然一擲令媛!哈哈,當然,師弟你如果想要求點彆的外財,趁早息了這個心機,不要白搭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