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穀中三僧[第1頁/共3頁]
圓明指了指本身所藏大樹的方位,普真道:“仇敵耳目甚明啊。”
普濟也點頭稱善,因而圓明將三僧引至昨夜趙然等人歇宿的山洞之處。
普真一愣,這才瞥見圓明右臂僧袍緊裹,將全部右手的掩蔽起來,袖口處模糊可見殘血,因而問:“交過手了?”
普濟道:“先追上去,追到後莫要打草驚蛇,到前甲等他們,我布個龍象般若囚星陣,將他們彆離困住,圓明先去嚐嚐那小道的本領――放心,在我這大陣中保你無虞。先把那小道擒住後,再一一擊破。如果我所設的這大陣被看破,請寶瓶帶同圓明,將朱七7、童白眉和常萬真擋住半晌,我和師弟聯手,先將那小羽士撤除,以後便按師弟說的體例,各自認好敵手,這便萬無一失了。”
圓明道:“我服膺師父叮嚀,隻緊盯他們行跡,並冇有想要去密查甚麼動靜,故此藏身之所較遠,且不在其可見之處。可冇想到還是被髮明瞭……”
中間身著紅色法衣、挺著個肥大肚子的恰是萬法寺普真禪師,他身邊錦袍法衣、器宇軒昂的,便是寶瓶禪師了。彆的,扁舟尾端盤坐著彆的一個老衲,看上去皮包骨頭,瘦得不成模樣。
圓明略有不平,還欲辯白,普真已將他喝止:“你修行不敷,看走眼也是有能夠的,不要再說了。”又對普濟道:“大師兄,你看該當如何是好?”
到此已經擔擱了很多時候,因而諸僧不再遲延,當即出了山洞。
午後,山穀外俄然飛來一片金光。那金光來到山穀之上後略一停頓,隨即落入穀內。金光垂垂散去,顯出一條長形扁舟,扁舟之上有三個和尚。
普濟淺笑道:“師弟勿要不安。我自從證菩薩果後,便已多年未曾出寺。菩薩果三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行舍智我苦修八年,捨棄怖畏與取樂,對統統行法而感中舍,由是生行舍智。可我在觀諸般前智時,卻冇法生欲界心,割不竭宿世諸生,生不起意門轉向,成績不得隨順智,便進入不了種姓智。前些光陰我貫穿到,想要生起分開宿世與後代的欲界心,便須隨緣而生多少無常此岸。接到師弟的傳音後,我就曉得,這是我碰到的第一個無常此岸,此此岸即終果,名為無常,實為有常,靜看無常,動看有常。損三年修為而抵此岸,是有損還是無益?這該當就是遍作、近行與隨順的意義了。”
不解釋還好,這麼一解釋,反倒引發了幾位高僧的疑慮。寶瓶當即道:“如果一介俗道,常萬真他們幾個怎會和他同業?我知常萬真此人,最是桀驁,眼高於頂,對本領不如他的一概看不上眼,更彆提與凡夫俗子結伴隨行了。”
普真額頭青筋暴起,咬牙道:“好個常萬真,我與你誓不甘休!”
普真向普濟哀告道:“還請師兄極力脫手。”
普濟點頭:“寶瓶和你都是可勝的,朱七七固然短長,我自傲也不輸於他,至不濟也能纏住她――但,恐怕不穩妥,我擔憂的是阿誰佈陣之人。朱七七陣法一道上有所涉足,卻絕到不了隨心所欲的境地,餘下四人中當有陣法妙手……”
圓明回道:“夙起便已分開了。”
這個老衲恰是萬法寺文音大師的首坐高徒,普真禪師的大師兄普濟禪師。普濟點了點頭,安撫道:“圓明,你也莫怕,傷勢雖重,也不是冇法挽回。我與錦霖禪院的方丈熟悉,其間事了以後帶你疇昔,何嘗不能規複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