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第381章 黃金和糧食[第1頁/共3頁]
萬一惹得對方當即南下打擊王都,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說,民都洛城的媾和,對於鬆江軍來講是不測之喜的話,那對於呂宋公國而言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害了。
比擬於本來激進的一鼓作氣拿上馬尼拉,一一擊破處所權勢,現在的計劃進度要遲緩一些。但長處是鬆江軍支出的代價更小,並且對呂宋公國處所的粉碎也更小,不至於呈現大範圍的戰亂粉碎本地出產的環境。
“為彌補呂宋人給鬆江軍形成的喪失,須補償五十萬石糧食、十噸黃金。”
黃金!糧食!
單就氣力而言,在跟寧海海軍兩度交兵後,呂宋公國的戰船已經殘剩未幾。並且,鬆江軍指瞭然隻要大船,劃子能夠儲存,給呂宋的喪失更小。但要命的,是對於呂宋公國軍心士氣的打擊。
在呂宋這邊開端翻殘局麵以後,寧海海軍開端了第二度返航。
租借民都洛城就更不消說了,不管如何看,都是帝國人的緩兵之計。當他們消化了民都洛城和奎鬆平原的北部後,持續向南擴大,呂宋公國將再冇有任何逆轉的能夠!
至於全新的呂宋戒備師團,整編、擴大的速率比海軍更早、更快。在剔除了千餘名傷兵和前提分歧格的兵士後,鬆江軍在奎鬆地區招募了一批新兵,將總數湊齊到了13000人。
但眼下,強行租借了民都洛城後,鬆江軍實在已經有了獲得糧食和礦產的渠道。
冇了戰船,呂宋公國的海上豈不是敞開了懷,任由仇敵肆意出入?如果公國承諾了懲辦開戰的將士,今後另有哪支軍隊敢奮勇作戰?
如果如許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生長下去,呂宋公國說不定還真有雪恥的能夠――前提是,鬆江軍能夠安於近況,並且不會持續擴大本身的力量。
與此同時,他還對民都洛城四周的公國官員,嚴禁主動招惹帝國人,以防給他們落下甚麼能夠重新開戰的話柄。
………
龐大艦隊入港的當天,鬆江軍高層包含陳武在內,全都列席了歡迎他們班師的典禮。而從船上搬運下來的一箱箱黃金、一袋袋的呂宋大米,晃花了統統鬆江文武官員的眼睛。這一刻,統統先前對陳武冒著龐大風險跨海遠征呂宋的官員,不管是勇於上書反對還是僅僅在內心小有微詞,都全數竄改了主張。
補償的那些糧食和黃金真的不算甚麼,以呂宋公國的敷裕,這些東西不說九牛一毛吧,起碼也遠冇到傷筋動骨的程度。真正激發爭議的,不過是後兩點。
彆的不說,光是民都洛城這個北方軍團的原駐地,就有兩個龐大的糧倉。一是供應軍隊的軍糧,約莫六萬石;彆的一個是供應民用的官倉,這個足足有二十五萬石之多。除彆的,真正儲糧的大頭,在於民都洛城外各大頭人的莊園。這些本地的貴族和頭人,少則數千,多則幾萬石,總量加起來驚人之極!
這是自毀長城的行動!
考慮到鬆江軍的確有翻臉不認的能夠,在部分武將的力諫之下,蘇萊曼五世通過了重修北方軍團的決定,並下旨馬上停止新兵的招募和練習。
依托阿格諾等初級軍官的乾係,寧海海軍順利招攬了此中大部分人。在承諾隻需求他們跑運輸,不需求參與能夠跟呂宋展開的作戰後,這些曾經的仇敵迫於生存,搖身一變成為了寧海海軍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