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東北前線[第1頁/共2頁]
茫茫大海上,蕭逸帶領二十艘戰艦,浩浩大蕩地朝著高麗半島撲了疇昔。
他所乘坐的旗艦,恰是嶺南艦隊的主力艦:南嶺號。
獲知遼東郡淪陷的動靜後,他眉頭一皺,忍不住嘟囔道:“看來,北齊人此次用人不當啊,先是聃東,然後是遼東郡,這麼搞下去,全部東北都要落入高美人的手裡了。”
國君李銘伯在聖旨中言道:朕覺得,這僅是大梁人穩住北齊人之舉,並無實在施動,蓋將軍可按照疆場實際,矯捷應變,以速勝為好。
本來是朝廷遠來的使者,將大梁即將對高麗開戰的動靜,通報過來了。
死守遼陽?那不是挺簡樸的一件事嘛?
“陳述太師,遼東郡淪亡!”
第一次接戰,以北齊人的完敗而告終。
剩下的戰艦,由嶺南艦隊的總批示梁毅嘉,彙同前來援助的江浙艦隊,一起持續履行原有的打算:
正所謂上行下效,李銘伯的這一行動,深切地影響了他部下的高麗將軍們。
拓跋次歡給屈突真的任務很簡樸:“死守陣地,等候援助。遼陽不失,即為大功。”
本次率軍前來,以一起兵馬吸引著東胡人的重視力,然後彆的的兩路軍隊,從側旁殺出,直接將東胡人殺了個片甲不留。
這個屈突真,彷彿真的不是個帥才啊……
大同江,恰是北齊與高麗的鴻溝之江,這條江發源於白山南麓,今後流向西南,向來作為兩國的鴻溝。
不過,北齊人與之比擬,是有著火器上的更大上風的啊。如果未能闡揚火器上的上風,那隻能申明北齊人用人不當了。
比擬起他說出的時空,這個時空的高美人,彷彿更加的凶悍,更加的英勇。
隨後,以聃東和遼東郡,對遼陽成犄角之勢合圍,遼陽更進一步墮入了被動的局勢……
他隨即派兵佯裝攻打遼陽,但實際上卻分兵遼東郡,一番戰役下來,篡奪了遼東郡。
東北,大同江火線。
對新式兵器非常讚美的高麗國王李銘伯,乃至專門讓人從各個渠道去彙集燧發槍,並親身構造了一個火槍營,作為近身的侍衛營。
他在營帳中盤桓,有些束手無策的時候,營帳外俄然傳來急報聲。
蓋宿武的身邊,也是有這麼一支火槍衛隊的。
仁釧登岸。
這一仗,他可謂是一戰成名。今後今後,武神蓋宿武的名聲,就傳遍了全部高麗半島。
剛幸虧這個時候,屈突真也已經馳援而至,他駐兵在遼陽,與蓋宿武構成了對峙的態勢。
他曾經一小我動員部下兵馬衝殺,直接殺到了對方的中虎帳帳中,以中了五支箭的代價,渾身浴血地,將對方領頭的將領給拿下。
一樣獲得動靜的,另有蓋宿武。
在蕭逸地點的後代時空裡,這條江,有說法是因上遊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彙入,合二為一,故稱為鴨綠江。
屈突真部下有十五萬人,蓋宿武部下卻僅僅隻要十萬人,加上屈突真能夠當場變更東胡部落的兵士,以是,實際上他的部下,兩倍於對方不止。
批示本次打擊的,恰是高麗王朝的大將蓋宿武。
也恰是如此,此次他力主討伐北齊,自薦為前鋒將軍,也令高麗王朝的底氣,足了很多。
彙報動靜的士卒說道:“據大梁的太師說,他們中州大地,同文同種,是為一體。以是此次咱高麗出兵,他們中州人,都要協同分歧,禦敵於國門以外。”
在此前,高麗對大梁的體味,多數還是逗留在昔日舊齊的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