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整合捷克工業[第1頁/共2頁]
而本來德國高層的籌算,是在本年要建成十個裝甲師的,如果坦克不敷,那就隻能進一步地縮減坦克師中的坦克體例。
同時,就從客歲開端,斯柯達公司也在對這類坦克停止改進,最大的改進就是將LT-35坦克每側的8個小直徑負重輪,換成了每側4個大直徑負重輪。
統統,需求時候!
在捷克西部的產業重鎮比爾森和維爾茲姆,設立著很多廠房。
一戰的失利,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讓德國已經非常衰弱了,這些年來固然在生長,和老牌的本錢主義國度,一向都是冇法比擬的,戰役,還不能打!
在後代,斯柯達已經是大眾旗下的一個二流汽車品牌了,運氣讓人唏噓不已。
如何硬要比,大抵和汗青上的3號坦克的機能差未幾,而汗青上的德國,在獲得了這些坦克以後,也是如獲珍寶,編入本身的軍隊中,改名叫做PzKpfw35t和PzKpfw38t坦克,畢竟,當時德國的3號坦克的數量也嚴峻不敷。
“不過,元首,我們和蘇聯絡合,也必然要講究機會,隻要我們一打波蘭,二戰就會開端,而現在,我們並冇有做好籌辦,以是現在,我們能夠和蘇聯構和,但是進度必然要放慢。我們需求一到兩年的時候,完成對捷克產業的完整整合。”希瑞克持續說道。
遵循德國裝甲之父,古德裡安的假想,抱負的裝甲師應當下轄一個裝甲旅,每旅轄2個裝甲團,每團轄2個裝甲營,每營轄4個坦克連,每連體例坦克為21輛,如許德國裝甲師一共體例有336輛坦克。
那麼,一年的坦克產量,也才僅僅夠三個裝甲師的體例罷了。
當時的斯柯達,首要出產獵槍、構造槍和大炮戰車等等,特彆是大口徑火炮和裝甲車輛,是一戰奧匈帝國的首要兵器供應商。
除了軍器以外,斯柯達兵工廠還運營機床,火電設備,出產小轎車、大轎車、載重汽車、有軌和無軌電車汽車、電力機車等各種重產業產品,能夠說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產業的支柱。
這讓它的矯捷機能變得更加超卓。
就拿客歲來講,斯柯達兵工廠一年的火炮產量,幾近是英國本土兵工廠的總產量。
隻是,在工廠中,多出了一些新麵孔罷了,一些來自德國的工程師,插手到了斯柯達兵工廠來,他們在對斯柯達兵工廠的產品停止評價,肯定是否要改革。
朋分波蘭!蘇聯和波蘭,那也是血海深仇,蘇聯憑甚麼幫波蘭來打德國?在蘇聯看來,和德國聯手,做掉波蘭更好!
哪怕是縮減坦克的體例,比如每營從4個坦克連縮減為3個坦克連等等,一年的產量,也就夠五個坦克師的。
“前次的捷克事件,更是讓蘇聯認清了英法的嘴臉,與其跟著不成靠,隨時都會丟下戰友的英法,蘇聯倒不如跟著我們,一起把波蘭給朋分了。”希瑞克持續說道。
現在,汗青已經提早了,但是,二戰最好不要提早開端,因為,德國還冇有完成戰役籌辦!
此中,LT-35輕型坦克是以英國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為根本,顛末一係列的改進,開辟出來的坦克。
如果從這個期間來看,這類坦克也算是先進的了,以是被出口到很多國度,總產量在200輛以上。
而在捷克的產業中,最首要的就是斯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