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躍進(1)[第1頁/共3頁]
8天今後,第二個驚人的動靜傳出,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德克薩斯公司(後改名德士古公司)達成入股和談,出資3500萬美圓,但隻獲得了9%的股分,現在阿爾及利亞的估值為3.89億。
紮卡裡亞點點頭。
“再說,這筆買賣今後會不會虧錢不好說,最起碼現在是贏利了――紐約場外市場那票原油空單搞了1000多萬美圓返來,隻要啟事當然是阿爾及利亞阿誰大油田,但巴庫那1000多萬桶原油倒是壓垮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師攤開來明說不就好了麼,我又不騙俄國人,二手就當二手的代價賣嘛……歸正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的二手貨還是在蘇聯還是很走俏。更首要的是,天下上隻要我肯接管如此大量的用礦產和原質料衝抵,其他國度你去看看,哪個財團敢領受?就算肯,必然是壓價了再壓價,哪有我給的公道?”孔蒂尼對勁洋洋地說道,“阿誰莫斯科大學的名譽博士和俄國群眾老朋友的身份不是白給的,你看誰在鞍前馬後陪我們考查?政治局委員啊,蘇聯才幾個政治局委員?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帳!”
孔蒂尼曉得後哈哈大笑:“入口再轉口不就行了麼?”
更讓英、荷兩家感到爆炸的是,法國人這時候也來插一手,入股結合銀行的法國三大銀行表示將支撐法國石油公司(後稱道達爾)入股阿爾及利亞石油公司,口氣大得驚人,直接宣佈1億美圓換20%的股分,估值直接跳到5億!
鎳礦條約、錳礦條約、水泥條約、木料條約……凡孔蒂尼看得上眼的礦產,十足都簽訂了采辦條約,並商定用專利技術、機器和其他產業產品衝抵,細心盤點下來,除了最後那2000多萬美圓以外,結合個人分外簽訂的采辦條約又達到了2000多萬美圓――不過全數是原質料或者初加工的產品。
當孔蒂尼帶著艾達慢悠悠從黑海返國前,安東尼奧正和標準石油構和阿爾及利亞公司增資擴股,遵循目前的產量和勘察量,結合個人提出了3000萬美圓獲得10%股分的價碼,標準石油嫌貴,因為原油總代價能夠超越7億美圓,但扣除基建、開采本錢後也就最多值3-4億美圓,這個股分價碼一標,明顯扼殺了後續了貶值空間,但安東尼奧不肯讓步,以為石油儲量另有進一步晉升的空間。
這句話說不說都無所謂了,歸正光前麵的話就已經佩服了紮卡裡亞――總裁費錢是凶,可贏利更凶啊!公然格式不一樣,眼界不一樣,奇蹟就不一樣!
疏浚的黎波裡和班加西兩個港口的工程已展開了,數以萬計的德意工程師、技師和諳練工人,另有一樣範圍的華工(詳細環境見第五章)開端連續到達利比亞,大興土木的場麵很快就要展開。
“節儉?”紮卡裡亞聽不懂總裁的運營理念,當然,他是行政秘書,不懂也普通,便謙虛就教起來。
那麼,從蘇維埃入口這麼多原質料,結合個人是錢多得燒的慌麼?
彷彿嫌震驚的動靜還不敷多,勘察隊於10月9日再次宣佈發明高產片區,將阿爾及利亞石油公司獲得區塊的可開采量進步到16億桶,遠景儲量靠近70億桶,硬生生把構和了半天的英荷殼牌公司入股和談給取消了――本來兩邊根基談好的代價是4000萬美圓獲得增資後10%的股分,成果構和的副董事長要和幕後節製人籌議,畢竟觸及兩個首要國度,籌議的成果還冇出來,儲量大增的訊息已鋪的滿天下都是了,安東尼奧直接把價碼從4000萬進步到5000萬,並表示英伊(朗)石油公司對此也表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