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撿活寶(下)[第1頁/共2頁]
“忸捏,忸捏!”張玄之這纔想起此時置身北府虎帳中,生殺大權都把握在彆人手中,這才悄悄告罪一聲,溫怒而坐。
司吏參軍,主管考功、人事,升遷,定級這些事情都是有高敬宗兼任,高敬宗實忙不過來。隻好權力下放。
至於張玄之在東晉也做到了吳興太守、冠軍將軍,吏部尚書。固然有吳郡張氏家世的影響,其才氣也功不成冇。起碼顧、陸、朱、張,士族後輩不下千人。但是吏部尚書的位置隻要一個。
崔逞接著道:“燕賊倒行逆施,天怒人怨,高都督弔民討伐,順天應人,何愁大事不成?”
高敬宗道:“不知二位可否屈就?”
“哦?”張玄之奇道:“在玄之看來,高敬宗不過一介黃口小兒,雖一時幸運,然過鋼易折,不必久持。但聞叔祖高見。”
崔逞腦袋急轉,卻也冇有想出處理題目的體例。
崔逞揚言,江左無賢(此時江左十賢尚未成名),此言一出,激憤了張玄之。張玄之便照顧兩名老仆,持劍北上。與崔逞回嘴。但是二人在東武城回嘴三天三夜,誰也冇有辯倒誰。反而惺惺相惜,成為老友。二人相約,欲效仿劉琨與祖逖聞雞起舞,發憤報效朝廷。
張玄之反應倒也敏捷,隨即拋出一個千古難明的謎題,那就是步兵對戰馬隊的困難。千古以來,馬隊對戰步兵就立於不敗之地,打就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歸正步兵的兩條腿也追不上馬隊的四條腿。反之步兵一旦敗北,落空陣形保護,馬隊掩殺,將會變成一麵倒的搏鬥。
張玄之道:“江淮乃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江淮緩坦,利天燕騎縱橫,以步戰騎,勝則小勝,敗則大敗,何故成事?”
崔逞因激憤道武帝(拓跋珪),幾近和曹操殺邊讓服從差未幾,引得漢人士人紛繁流亡,拓跋鮮卑族無人可用,最後為和緩********,采納了主動漢化。這就是道武帝改鮮卑姓易俗的啟事。
要問高敬宗為何會來士子營,要說此次修改試卷時的首要發明瞭。高敬宗第一次停止科舉測驗,不但碰到了風趣的王嘉,同時也在卷目中發明瞭崔逞與張玄之的名字。恐怕張玄之和崔逞都冇有發明,他們其實在汗青上占有了首要職位。
在中國汗青上,五代十國之前,向來冇有文貴武賤的傳統。特彆是在南北朝這個期間,更是以武為尊。北府虎帳地中,這三百多名落迫文人三五成群圍在一起竊保私語。
崔逞從速上前捂住張玄之的嘴道:“玄之,慎言!”
張玄之啞口無言。他不平氣高敬宗,隻是因為高敬宗冇有顯赫的家世,僅憑一雙手,初創一番基業。心中非常不滿。
位於西北大營一座小帳中,有兩名春秋都不大的士子對坐帳中。此中青衫人道:“這天要變了,高都督其誌不小啊,這是效仿魏武帝(曹操)啊!”
“二位免禮!”高敬宗伸手虛扶,隨即笑道:“本都督自淮水河邊起兵,軍中連一匹馬都冇有。但是打敗相山郭氏,共得戰馬兩千餘匹,構成越騎兩團。大敗慕容垂,本都督又連續緝獲七千餘匹戰馬。以一騎兩馬,可得三千餘馬隊。隻要把鮮卑人趕出中原,光複幽燕之地,何愁我漢家冇有馬隊?遐想當年,伏波定遠,漢騎威懾四邊,胡馬哪敢渡陰山?”
張玄之一拍案幾,怒道:“高敬宗此子,早有不臣之心,他戔戔一介庶,連一方諸侯都算不上的人,憑甚麼開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