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已是蕭家人[第1頁/共2頁]
都烈眼神閃了閃,道:“未知二蜜斯定給了陛下哪位皇子?可下了婚書了?”
皇後恍然大悟,難怪太後警告她不讓打獨孤二蜜斯的主張,本來是留給自家兒子的。
蕭統驀地沉下臉:“朕乃一國之君,一言既出既是板上釘釘,再無懺悔的餘地!莫非朕親口向獨孤愛卿許下的婚事,竟要食言嗎?”
“哦----”本來如此,殿中諸人恍然大悟,難怪寧王生辰宴要獨孤二蜜斯籌辦,本來是提早實施寧王妃的職責。
跟胡人可冇有信譽可講,唯有看拳頭是否夠硬!
邊說著,一手撩起衣袍下襬,向中間一個跨步擺開架式,伸手比道:“請----”。
蕭恪不等都烈駁斥,又道:“二王子欲強娶吾妻,辱本王過火!如此奇恥大辱,勢需求以鮮血洗刷!”
大魏現在雖與東胡臨時修好,但大師內心都清楚,那是因為胡人表裡交困的原因。胡人狼子野心,一旦給他們喘氣的時候,便隨時會撕毀合約捲土重來。
獨孤紹棠趁機起家,突破僵局道:“所謂節女不侍二夫,小女既然許了寧王殿下就是蕭家人了,若讓她懺悔另嫁彆人,臣甘願她畢生不嫁常伴佛祖!”
而終究匈奴的滅亡可不是因為和親,而是源高傲漢的國力,源高傲漢的鐵蹄。
僅這一個行動,殺機外放,世人都能感到頭皮發麻,危急鄰近。更彆說首當其衝的都烈,他幾近能感遭到一縷寒芒自脖頸處劃過,將他身首分離。
另有人見獨孤紹棠和蕭恪對天子的說法冇半絲訝異,遐想到寧王方纔的失態,便想著這事恐怕是真的,而不是皇上的敷衍之詞。
“獨孤二蜜斯由太後做主定給了朕的六弟寧王,將是朕的弟婦……”
蕭恪一聲長喝如當頭一棒,讓做著好夢的朝臣們頓時腦中一清。
遐想當年,大漢朝曆代君主都將公主嫁給匈奴,以期換來短時候的戰役,使朝廷得以喘氣。然匈奴仍比年侵盜邊疆,大漢疲於邊疆守備,因軍需糜費,導致大量百姓無糧可食,餓死者不計其數。可見公主和親的感化是微乎其微。
更何況另有靺鞨人也在覬覦著中原花花江山,時不時伸出爪子撓幾下。
獨孤維獨一臉石化:尼瑪!
獨孤紹棠老於油滑,對朝臣們的心機心知肚明,現在內心急怒交集,忍不住就要站起駁斥都烈。
若大魏和東胡締結鴛盟,合作攻打靺鞨,一舉將靺鞨滅了也說不定。
都烈話音一落就是合座嘩然,耐久以來,東胡和靺鞨都是中原王朝的親信大患,他們經常大肆劫奪邊疆百姓和財物,乃至燒殺打劫,對中原江山虎視眈眈。
世人看向蕭恪的目光儘是疑問,獨孤紹棠失態有情可原,寧王殿下這模樣但是有點分歧常理了。
有些人很快明白蕭恪一番話背後的意義,另有一些人尚未明白,或者說即便明白,仍抱著能用一女子換的幾年戰役的設法,假裝不明白。
若冇了靺鞨的威脅,隻剩下東胡,以大魏的兵力,要不了多少年,雖不能將東胡滅了,但使其元氣大傷,再無一戰之力還是能夠的。
“據小王所知,貴國隻要下了婚書,一樁婚事纔算成了,既然未下婚書,就是說小王另有機遇。”都烈果然是對中原文明有所體味,竟連這個都曉得。
卻見蕭恪拍案而起,挺身站到禦前,朗聲道:“大魏多得是錚錚男兒,莫非要靠一個小女子才氣保百口國?匈奴何故滅亡?乃大漢王朝鐵蹄之故!豈是曆代公主白骨堆疊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