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鏡中玄虛[第1頁/共2頁]
“這是我的生命絕頂,孩子,你不要怕。生命絕頂,枯榮無異,一枯一榮,不枯不榮。”那影子說。
“那鏡子在那裡?甚麼是‘穿過鏡子’?”林軒詰問。
在當代,人類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等等顛末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已經研製出用於扮裝的古銅鏡;公元1世紀,開端有能照出人滿身的大型鏡子;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呈現了以銀片或鐵片為後背的玻璃鏡;16世紀人類發明瞭圓筒法製造板玻璃,同時發明瞭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17世紀末期,法國發明用澆注法製平板玻璃,製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18世紀末研製出大穿衣鏡並且用於傢俱上;1835年,德國化學家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使玻璃鏡的利用更加提高。
林軒還想再問,那影子快速化為一陣青煙,嫋嫋消逝了。
那麼,那影子說的,究竟是甚麼?
當他走到帳篷門口時,突然瞥見薩曼莎躺在睡袋裡,側著身子甜睡。在帳篷的另一邊,則有另一小我躺著。
“我聽你一向在說‘鏡子’這個詞,夢裡產生了甚麼?”薩曼莎問。
鏡子的獨一感化,就是完整成像,不失真,不走樣,而每一麵高品格的鏡子,都會恪失職守地做到這一點。
“你到時候就曉得了,鏡子是世上最可駭的東西,不是嗎?”那影子反問,“記著,岡仁波齊峰就在那邊,不管你去不去,它都沉默聳峙,永久不倒。”
林軒不曉得,父親的影子究竟要奉告本身甚麼。
幾分鐘之間,他乃至用心回想了人類慢慢發明鏡子的汗青。
俄然,內裡傳來田夢的聲音,背誦的仍然是那部《心經》:“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便是空,空便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認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儘,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儘。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在中國,鏡子是以青銅鏡為主,公元前2000年已經呈現,代替了更早之前以水照影的“鑒”這類銅器。漢魏期間銅鏡逐步風行,並具有中國鏡的奇特氣勢,即圓形帶凸緣、後背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心有半圓形鈕以安設鏡子。明朝由西洋傳入玻璃鏡,清朝乾隆天子在位時玻璃鏡逐步提高。
“我聽到有田夢的聲音。”林軒說。
“不要動,那聲音彷彿也要凍住了。”薩曼莎淡淡地說。
那聲音像極了田夢,又向四周散射。
那聲音又反覆響著:“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認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儘,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儘。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是嗎?”薩曼莎坐起來,側耳聆聽。
那聲音初時極近,漸漸遠去,忽而在左,忽而在右,殊為奇特。
她裹在鴨絨睡袋裡,隻暴露半邊臉,眸子深幽,在暗淡燈光下熠熠生輝。
“為甚麼?鏡子在那裡?”林軒持續詰問兩次。
林軒搖點頭:“健忘了,能夠隻是一個怪夢。”
“是田夢?”林軒一下子站起來。
“是,醒了。”林軒這一次確信是身處實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