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1頁/共6頁]
“那你覺得是甚麼呢?”公孫大娘看的風趣,再度主動開口。
“你這話恐怕不對吧?”公孫珣正色相詢。“我之前便公佈求賢令,許天下賢才自投名剌來謁見……他們本身就在關中,彼時不來,現在卻又擔憂昌平士子奪他們的官位?豈不是好笑?”
就比如麵前的杜陵,杜陵這裡存在著全大漢帝國最大的陶器出產基地,乃至於董卓遷都時都拿這個來跟滿朝公卿說話。
此言一出,公孫母子俱皆驚詫,中間法正更是毫不粉飾,瞋目以對。
“實在,母親也不必過於掛懷。”又行了幾步以後,目睹著杜陵在前,公孫珣方又勉強笑道。“亂世也是有亂世好處的……刀把子上麵,度田也好、民屯也罷,他們最多編個兒歌,還能如何?反觀光武帝,他倒是比及都同一天下了纔去度田,成果不還是動了刀子?我們不是在太原群情過了嗎,到了我這一步,又被你教了那麼多東西,要說冇有定鼎易幟之心,那是胡扯。但既然取之,就要予之……現在我們母子能做的,一個是要速速掃平亂世,省的那麼多糟苦衷;一個倒是要藉著這個天下大崩壞的機會,堂而皇之的清理一番……不希冀千秋萬代,卻也能無愧於心。”
公孫大娘不覺得意,微微點頭後,卻又從速號召門前杜陵世人,相邀入內商討。
而就在這時,中間行列中兩名騎著白馬的束髮少年義從,卻俄然覺悟,然後徑直打頓時前,此中一人走的快一些,直接超出為首的張既、龐德、賈逵,在頓時昂然拱手相告:“將軍,你恐怕曲解杜陵高低了……如我所料不差,非隻是他們,關中高低大家都猜到老夫人此來是要以安利號兼併關中工商。”
答案是河東、濟南、京兆三處最好。
“漢末,楊修嘗與法正俱束髮為義從,皆受寵,時太祖與母孝莊文皇後俱在,召二者群情兒歌諷太祖事。正以度田而關中朱門抱恨對,修駁之,曰:‘此關中士人不屑求賢令自投名剌,複欲求官,見昌平士人紛繁至,乃憂而諷。’太祖與母俱覺得然,而正以求賢令自投得入,大怒,揮拳毆之。太祖笑而分之,及晚,以義從行軍法,乃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修聞而慟哭,賈逵在側,驚問修:'何故悲?'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於我,出身楊氏,雖有才,卻為忌,知將軍不欲重我也。’逵回報太祖,太祖大笑,乃複召修、正,曰:‘雞肋者,固得於你二人,然非食之有趣棄之可惜,實楊氏小子體弱如雞肋,當不得扶風小子一拳便倒,故有此令。’”——《世說新語》.言語篇
“這邊也是三百萬。”公孫珣在頓時嗤笑回聲道。“關中這裡世族朱門太多了,動輒傳承百年,並且因為羌亂的原因,百姓為了遁藏勞役兵役,大多樂意投身朱門做仆人……此番度田,關中在冊六十萬人丁,實際上卻在這八百裡秦川中檢出百萬丁口……加上河東六十萬,弘農、河南遷入的七八十萬,另有傳聞關中安寧從武關、散關折返的流民,三百萬也是差未幾的。反倒是幽州那邊,冀州兩郡和代郡、上穀也一向尚未度田,恐怕還是虛數居多,將來細心清理一遍,應當還能不足力的。”
公孫珣和自家母親對視一眼,又齊齊看了眼立在母子身後的貂蟬,無語之餘卻也不免嚴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