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狂言[第1頁/共4頁]
太陽底下冇有新奇事,這便是出了權臣了!
“提及高句麗商路。”就在公孫大娘和公孫域籌辦舉杯回敬的時候,公孫珣卻俄然插話言道。“我這裡卻有一些與之有關的疑問之事,正要借這個機遇說給幾位聽……”
“太祖遷遼東襄平,遼東者,本太祖鄰郡,地阜而民敬,其乃安之。時呂子衡、婁子伯在側,患遼東偏僻,不得展誌,遂效重耳齊之故伎,假其醉而行事,陰戴其名結高句麗流人。待歸,太祖則昂然坐於榻上候之:‘約已成乎?’二者方悟其誌,愈大振。”——《新燕書》.卷一.太祖武天子本紀
婁圭與呂範對視一眼,各自無言。
“那明臨答夫歸去吹噓,”一旁的啞啞可慮不由笑道。“說公孫太守五千馬隊被他劈麵擊敗,因而聲望更重……”
不過,這廝倒是鍥而不捨,數年間多次從高句麗送金送銀送珍珠送蘑菇,公孫大娘見得煩了,便送了對方一個‘蘑菇大王’的稱呼。這個稱呼,與其說是調笑對方當日送的蘑菇種類多,倒不如說是嫌對方磨人的工夫惹人煩!
“我們高句麗的來源,天然不必多言。”啞啞可慮見狀,倒也冇有想太多,隻是正色對公孫珣等人講授起來。“乃是源於北麵的扶餘,當時初代大王朱蒙在扶餘爭奪王位失利,便帶著一群附庸部族一起南下,然後碰到大漢鴻溝,便在此處定居下來憑藉大漢,為玄菟郡高句麗縣的侯國,而當時便有一侯加五部之分。而厥後王莽代漢,驅我族北伐匈奴,族人不肯行,朱蒙王便被誅殺,今後我們高句麗稱王獨立,並日漸擴大做大……這些倒不必多言,隻是一王五部的規格倒是一向冇變的,王自為王,政事則出於五部朱紫,便是中間有王族衰弱,強部代替為王一事,也仍然是一王五部。”
“天下事都是一回事。”張儉聞言可貴感慨一聲道。
接下來,天然鐵鍋炒菜,美酒故交,倒是一醉方休了。
“有事且說……”
世人麵露恍然,從公孫域到公孫大娘,便是下方陪坐的呂範、婁圭等人,也都順勢看向了此人。
公孫珣怔立很久,卻俄然扔動手中卷宗,然後翻身坐下:“若真有效,便固然說來,切莫效高句美人煌煌大言,為天下人笑。”
當然了,成果天然不必多說,公孫大娘那裡會跟對方去做甚麼高句麗野人?當場被打了出去不說,差點連命都丟了。
當然了,高句麗內有權臣反叛冇法擴大,而大漢兩次摸索不成,就此熄火倒是真的,怕是高句麗內部的愚民信賴的也很多。
但就在宴會結束,公孫珣在卞夫人的奉侍下回到一街之隔的官寺內,籌辦就此歇息之時,之前在宴中毫無表示的婁子伯與呂子衡卻聯袂尾隨而來。
公孫珣聞言當即扭頭看向了那位高句麗的蘑菇大王。
本來,這位蘑菇大王公孫珣是曉得的,不過當時他還很小,而安利號也尚冇有那麼強大,彼輩也不是甚麼族長。當時,對方曾經親身帶著自家部族中的貨色來到遼西發賣……而現在想想,這廝恐怕是密查軍情的意義居多一些。
馮芷嚇了一跳,趙芸和卞玉也獵奇看了過來,公孫大娘倒是再度大笑:“他本就是貫那部的族長之子,他爹死了,他天然便是族長了。”
“何事?”公孫珣順手拿起榻上一個卷宗,背對兩個親信翻看,麵色上頗顯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