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事(上)[第1頁/共6頁]
郭縕聞言一邊表示郡吏去喊人來搬糧食,一邊卻又從速回身:“文琪有話固然道來!”
“……喏!”
“文琪心機通透,我就不做粉飾了。”郭縕終究正色道。“這一戰,雁門這一起雄師幾近全軍淹冇,臧公檻車入洛,匈奴單於存亡不明,還在陰館養傷,不敢輕動,而本來聚在此處的數萬民夫也是一朝散儘,或是逃回故鄉,或是與散兵遊勇一起落入周邊山中化為流民、盜賊……不瞞你說,現在全部雁門郡的北半部是一片破敗!那……”
“司馬請看。”這軍吏取出鑰匙來翻開了一處倉室上掛著的廣鎖,然後推開了倉室大門。
“郭公何必欺我呢?”公孫珣當即點頭笑道。“我大漢朝東南西北,固然民風分歧,但據我所知,所謂人丁流失卻都一個模型的事情,一半是天災天災,另一半倒是被本地豪強所藏匿。我們雁門周邊多山,想來有很多人丁應當都在某些山窩中的塢堡裡吧?”
郭縕微微一怔,但終究還是實話實說:“我也不好說匈奴人如何如何……畢竟他們已經在西河呆了一百多年,族中連漢話都提高了大半,我們太原郭氏也和匈奴諸大族多有來往,並且此番用兵之前臧公畢竟是極力束縛了。但是,且不提戰後敗兵的行動,隻說那一萬多兵馬,數萬民夫,便是不說軍紀,隻從我們雁門出入這一番,就已經讓我們全郡苦不堪言了。文琪曉得我們雁門有多少人丁嗎?”
“你想說話?”公孫珣當然重視到了這廝的動靜。
滿營高低,一時無聲,就連剛捱過打的魏越也不由偷偷轉頭來看。
“昔郭縕為雁門太守,逢臧旻出塞喪師,敗兵做匪行亂,毀踏青苗,劫奪士民,一時雁門大壞,尤以秋收有望,恐以饑荒為甚。聞公孫珣回屯平城,營中有軍糧未失,乃欲求之。擺佈勸曰:‘北疆破敗,大家自危,豪強皆屯糧自保,軍中雖有糧恐亦不該也!’縕不聽,遂便服輕車往詣,並求資糧。待見,二人相言不過數語,珣知縕欲施助百姓,營中有三倉粟,各三千石,乃於營門指兩倉與之。縕自此固知珣奇也。時縕三十有四,位兩千石,珣年二十,位比千石,縕固以尊臨下,以長臨幼,登堂拜母,見證婚姻,定僑、劄之分。”——《漢末豪傑誌》.王粲
公孫珣連連點頭:“你的意義我曉得了……軍餉我來出、軍器從大營中拿、軍糧從本地征發,如許便能夠多養幾百兵馬……是這意義?”
“這真是,這真是……”郭縕一時也不曉得該說甚麼好,倒是俄然抽回擊來,對著公孫珣公開一拜。“郭某替雁門高低謝過文琪了。”
“二十四萬!”郭縕愈發無法,身後幾名郡吏也是紛繁點頭。“三十餘年間,人丁少了一半!這都是鮮卑人不斷騷擾的成果,但也是朝廷頻繁用兵,本郡百姓難以支撐的成果!”
“郭公,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兩倉糧食我已經指給你了,決然不會收回的!而郭公那邊,也請你務必以幷州王謝之姿,好生壓迫一下這些豪強!你我二人聯手,你不吝名,我不吝力,雁門高低誰能翻的起甚麼浪花來?再說了,臧公臨走前不直接把糧食給你,卻留給了我,不就是但願我能和你同舟共濟嗎?”
郭縕當即歎了口氣:“文琪,這與我們本日所說之事有何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