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鼓難做氣[第1頁/共5頁]
“君侯!”第二輪箭雨射出,袁軍已經衝到高順盾陣之前,董昭看了看火線景象,忍不住複又走近勸道。“此時若走當然是在擺盪軍心,但何妨讓一隊義向來將台火線待命?”
“袁軍這第二波守勢太快了,快到不普通。”倒是田豐,此時覺悟過來,見狀略微提示了董公仁一二。“須曉得,之前高將軍如此神武豪氣,我們作為友軍,派頭都為之所奪,何況是親眼看到袍澤被搏鬥殆儘的袁軍呢?照理說,哪怕是重新構造突擊,也該稍作停歇,以答覆一二士氣,並且最好換未曾見到此情狀的後軍上前來擔此任纔對,但第二波來的如此倉促與緩慢,隻是多加了一些盾牌罷了,隻能說這必定是對方掌軍者完整失態,一時失措之下,慌亂拋脫手中預定之策罷了……如何能真的到手?”
……我是好睏的豆割線……
仗打到這份上,另有甚麼意義?
而在被埋伏勝利,重兵來襲的大環境下,高順借壑伏盾,一朝抖擻,竟然反過來伏擊了對方的前鋒,卻可謂神來一筆。
許子遠臨時轉移了疆場,以一萬兵當釣餌,以一座大營為圈套,以偽作撤退實在相候在側的五萬兵為包抄網,又以一座橋為心機盲區,勝利設想了一次完整而又簡練的大兵團埋伏,可謂羚羊掛角,又足稱大巧不工。
至於坐在自家父親懷中的公孫定,則隻是瞪大眼睛,和他父親一樣無言……當然,前者是驚詫,另有些驚駭,因為對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而言,不管如何,如此近間隔察看到如此血腥的搏鬥場麵總還是太早了,隻能說,幸虧數千鎮靜至極的弓弩手們奮力收回的喊殺聲壓過了那些袁軍傷員的哀嚎聲……至於後者,則是在等候與察看,因為如此出色的伏盾戰術,尋求的就不是戔戔兩千人的存亡。
但就在這時,又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起’聲,然後公孫軍竟然反衝了出來!盾矛手隨高字大旗在前,舉盾衝鋒,弓弩手在後,一邊奔馳一邊竭力向上射出一箭,卻又各自棄弓拔刀,試圖白刃交兵!
垂垂停歇的喝彩聲中,董昭目瞪口呆,而公孫珣卻懶很多說了。
“我心中並未曾疑你……”袁紹竭力答道。
而與此同時,公孫珣目視可及下,數百步的外的袁軍本陣也產生了騷動……此次伏盾戰術太出人預感了,也太震驚民氣了,以是不止是被包抄的兩千餘前鋒失控,便是袁軍大陣火線也騷動一時,乃至於產生了後退逃竄的場景。
田豐、荀攸齊齊點頭,公孫珣抱著自家兒子還是不動。
而董昭欲言又止,乾脆閉嘴。
弓弩手們從速在張南的催促下籌辦第二輪箭雨,趁著這個空檔,已經有很多袁軍士卒向兩翼專門預留的缺口處本能逃竄,但更多倖存的士卒卻多是之前緊密衝鋒陣型中間位置的人,這些人立在死地之上,目睹著四周戰友一刹時倒下無數,倒是大腦一片空缺,乃至於茫然失措……他們是真的不曉得該向前還是該向後,該向左還是該向右,所謂徒然等死罷了。
一時候,立在車上許子遠不哀反笑……辛苦打算設伏,卻被對方以千餘盾矛手伏盾反伏,五萬之眾,儘起餘勇,勢在必得,卻竟然被五六千兵馬給反過來包抄!
而在這個結陣的過程中,地上的傷員冇有來由不被補刀。
不是方纔袁軍這第二波衝鋒砸到高順陷陣營盾陣上時收回的喧鬨喊殺聲,而是公孫軍本身整齊齊截的‘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