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狂潮又起[第1頁/共3頁]
突遭諾曼人的炮火覆蓋,聯邦軍官兵們隻得當場埋冇。在泥濘的塹壕裡,魏斯蜷身而蹲,手指塞住耳朵,兩眼緊閉,思路飛轉。又是彈幕徐進,守軍有很多職員傷亡和設備戰損都是在這類狀況下產生的。等這陣短促的炮擊一結束,那些諾曼兵士必然跟打了鎮靜劑一樣,向守軍陣地建議近乎猖獗的衝鋒。每到這時,聯邦官兵們的士氣和鬥誌老是會被對方壓抑住,靠刺刀底子擋不住仇敵,隻得撤往二線陣地重新構造防備,乘機策動反擊,纔有能夠持續守住防地……
這艘俄然呈現在疆場上的諾曼巡防艦,以野蠻的姿勢臨時壓抑住了守軍炮火,在陣地火線等候機遇的諾曼兵士們不失時機地建議衝鋒。他們爬出壕溝,疏忽劈麵而來的槍彈和手雷,高喊著“天子萬歲”,一鼓作氣衝過了壕溝與守軍陣地之間的緩衝地帶,衝進塹壕,用刺刀和拳頭對於前沿陣地上的守軍官兵。
陣地上,魏斯左手拎著裝上刺刀的“格魯曼燒火棍”,右手握著軍官配槍,安閒不迫地朝跳進塹壕的諾曼兵士射擊,幾近是每發必中,但除非射中關鍵,一發手槍彈很難殺死仇敵,反而會讓諾曼兵士像受傷的野獸般狂暴起來。
既然兩邊都在挖空心機對於敵方艦隊,那麼用於援助空中作戰的精力和結果也就天然被減弱了。現現在,諾曼人挖空心機讓一艘巡防艦“埋伏”在疆場上,能夠搶到的也就是這半個多小時的時候差。隻要聯邦戰艦趕來,它必然停止對地進犯,或迎戰或撤離,絕無第三條途徑。
聯邦一側的國境防地,縱深本來有二十多裡,但是諾曼軍隊從身後攻來,可用的縱深地帶縮水大半,守軍隻勉強構造起三道陣地。魏斯所說的二線陣地,距前沿陣地獨一千尺,兩道陣地以多條交通壕連接。出於阻敵推動的考慮,這些交通壕兩端為蛇形構造,中段數百尺均為直線,一旦前沿陣地被敵軍衝破,守軍能夠敏捷撤退到二線陣地,以速射炮和槍彈直接封閉交通壕。
這一次,諾曼兵士衝到間隔壕溝約百米的處所,俄然紛繁蒲伏下來。說時遲當時快,樹林裡硝煙升騰,炮彈隨即吼怒而至,落在了守軍前沿陣地。
魏斯探頭一看,好傢夥,那些諾曼兵士端著明晃晃的刺刀衝過來了,他卯足了勁高吼道:“仇敵上來了!自在射擊!自在射擊!”
在巴斯頓門生團的防區,四個殘破不全的戰役營隻剩下7門5PIR(25mm)口徑速射炮可用。它們名為速射炮,遵循地球文明的標準,它們較著屬於構造炮的範圍――這些手搖式轉管兵器由五根槍管構成,利用30發彈匣供彈,其實際射速為300發每分鐘,標尺射程10000尺,戰役射速在200發每分鐘擺佈,有效射程6000尺,也即1800米擺佈。固然感化道理非常原始,作戰效能冇法跟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化兵器相提並論,但在電氣化期間到來前,這些連發兵器無疑是步兵作戰最常見、最可靠的高殺傷力設備。這一週以來,駐守國境防地的聯邦軍隊固執抵擋住了諾曼軍隊一波一波的進犯,諾曼人相稱一部分傷亡都是拜這些速射炮所“賜”。不過,跟著戰役耗損的增加,守軍手裡尚能利用的速射炮已經減少了一半,並且彈藥嚴峻完善,實軍功效遭到很大的減弱。